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建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栏目列表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关于《2025年沈阳市有序用电方案》的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7-21

关于《2025年沈阳市有序用电方案》的政策解读


一、编制情况

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编制2025年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国网沈阳供电公司编制了《2025年沈阳市有序用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按照市政府办公厅文电处的要求,履行了公平竞争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等规定程序。

根据国家发改委《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版)》中关于有序用电的规定,按照省工信厅《关于组织编制2025年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的统筹地区产业结构、用电特性、发电能力,主动应对电力供需矛盾的总体要求。结合沈阳地区2024年售电量情况和峰期负荷情况,对电力用户错避限负荷进行分析梳理,以先错峰、后避峰和“留有裕度”为原则,采取“轮停序限”、科学安排生产经营用电负荷等方式,合理安排各预警等级的有序用电措施,起草了《2025年沈阳市有序用电方案》。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由引言、工作原则、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有序用电调控措施、工作要求和附则等6部分组成。

引言中明确了制定依据,以及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最大限度减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中对总体原则和编制方案的原则进行了明确;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是对我市上年度电力供需、年度用电需求、电网输送能力、调峰能力以及电力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有序用电调控措施是按照省厅的负荷分解指标,制定我市6个级别有序用电调控方式及措施,以“留有裕度”为原则,合理编制了6个级别的负荷调控措施安排表,明确了每个级别具体的参与用户与负荷限定值;最后围绕《方案》落实,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主体、制定保安措施、组织监督检查、做好统计分析等工作要求。

(一)工作原则

总体原则:坚持区域协调、行业平衡,坚持用户知情、事先约定,坚持限电不拉闸、科学有序安排。要定用户、定负荷、定周期、定线路,确保可操作、可执行、可考核、可追溯。

编制原则:《方案》确定了“应急指挥和处置部门”“供水、供热、供能等基础设施用户”“国家重点工程、军工企业”等6类优先保障用电用户。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景观照明及亮化工程”等5类重点限制用电用户,同时明确首先限制"两高"用户用电需求。

(二)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方案》对我市上年度电力供需、地区年度用电需求、地区电网输送能力、地区调峰能力以及地区电力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2024年沈阳地区最大小时电力为678万千瓦,2025年沈阳市预计最大小时电力将达到720万千瓦左右,比2024年预测的756万千瓦,减少4.76%。

 (三)实施方式

《方案》按照我市电力用户用电特性,划分出6个预警等级,根据每级负荷调控指标的最大电力,以“留有裕度”为原则,合理安排有序用电措施,切实保证实施效果。

VI级预警参与用户:将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全部列入后,由于所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应限尽限后仍不能覆盖缺口,不足部分安排其他工业用电用户参与VI级预警,预计最大可限制负荷合计133.13万千瓦,可以满足24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V级预警参与用户:涉及“两高企业”和部分工业用户,预计最大可限制负荷合计194.82万千瓦,可以满足48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IV级预警参与用户:涉及全部工业用户和部分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应限尽限,不足部分安排商业用电用户参与IV级预警,预计最大可限制负荷合计395.23万千瓦,可以满足97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III级预警参与用户:涉及全部工业用户及商业用户。预计最大可限制负荷合计448.56万千瓦,可以满足132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II级预警参与用户:涉及全部可限工业及商业用户,预计最大可限制负荷合计448.56万千瓦,可以满足165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I级预警参与用户:涉及全部可限工业及商业用户,预计最大可限制负荷合计448.56万千瓦,可以满足195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四)工作要求

围绕《方案》落实,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主体、制定保安措施、做好统计分析、严格行政执法等5项工作要求。

(五)附则

明确了实施主体和执行期限。


文件链接:关于印发2025年沈阳市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