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包括软件、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5G融合应用四个版块(2025年2月,按照市委常委会最新安排,原集群中的人工智能版块单独成立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不再隶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将其作为全市“10+1”重点产业集群加以推进,通过专班机制、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生态优化等举措,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先后编制了《沈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2023-2025年)》两个版本,印发《沈阳市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对互联网、软件服务业增量和规模专项奖励政策,累计支持资金299万元。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试点示范和专项资金政策,累计获得支持项目200个,支持资金超2.8亿元。2024年,沈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完成营业收入(产值)1370亿元,每年增速均超过10%,是全市首批千亿产业集群之一。
(一)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软件企业首次突破千户,达到1073户。东软集团位列“2024中国软件百强”第21位,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东软熙康登陆港股,北方实验室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全市软件上市企业达到22家。沈阳国际软件园连续7年被中软协评为“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2024年园区实现收入680亿元,入驻企业达到1691家,软件从业人员5万余人。
(二)推进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终端产业产值从十四五初期的10.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亿元,年均增长18%。沈阳仪表院依托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开发高性能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高端传感器及关键基础元器件,建立自主化配套研制与规模化生产能力。2024年沈阳仪表院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已迁入浑南新厂区,传感器产能得到显著提升。中航光电华亿(沈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轨道交通和高端制造领域自主研发连接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产品,成功在通讯、电力、电子等各个行业广泛应用。沈阳东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不断发展,有效促进产业链规模壮大。浑南区传感器科技产业园,已引进仪表院总部、汉威(沈阳)城市安全物联网研发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和平区依托辽宁智谷传感技术产业园,引进南京铖联等11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三)推进5G融合应用。到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4.5万个,建设规模稳居东北地区首位、全国前列。5G网络实现沈阳核心城区、县城区连续覆盖,重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深度覆盖,“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培育沈飞民机、福耀玻璃、沈阳机床等8家省级5G工厂,“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大部件装配5G全连接工厂”入选工信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及2024年5G工厂名录,成为国家级5G工厂。2024年,我市获评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二、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针对您的建议,我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您的建议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相关工作高度契合,非常有借鉴意义。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增强园区载体支撑能力。一是打造“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浑南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高端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开源软件、信创产业、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六大方向;以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沈北新区为多点支撑,努力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其中,和平区重点发展VR/AR、视听、元宇宙、智能传感器,沈河区重点发展网络安全、金融软件,皇姑区重点发展信创产业、数据标注、人工智能,大东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铁西区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沈北新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二是持续推进梯次培育产业园区发展。支持沈阳国际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以创新创业平台、生活服务配套等为基础的发展环境,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人才招聘、产业对接、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宣传推广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沈阳国际软件园REITs项目上市发行。鼓励沈河区沈阳数字产业金廊、和平区五里河元宇宙产业基地、皇姑区腾鹰科技数字产业大厦、铁西区腾讯云数字产业基地等创新基地加大园区招商、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力度,鼓励各产业园区紧盯北京等重点地区软件产业转移契机,结合我市人才、楼宇、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吸引北京企业落地或开设分支机构,吸引高层次软件领域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
(二)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15个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产学研结合、协同攻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速软件产品创新研发。组织东软集团、沈阳自动化所、安新自动化等重点企业瞄准高端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技术创新,积极申报工信部软件领域“两重”项目以及国家、省级相关试点示范项目,打造软件品牌产品。鼓励企业积极争取省级软件高质量项目和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2025年力争省级软件高质量项目累计达到15个,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累计突破50个。鼓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深入开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重点推进83个项目,总投资153.31亿元。其中,谋划储备“车路云”浑南区智能网联交通运营等23个项目,总投资20.63亿元;争取签约落地国泰新点智能化全流程管理平台等28个项目,总投资64.3亿元;开工建设牧龙科技数字孪生基地等23个项目,总投资47.24亿元;竣工投产360公司东北区域总部等9个项目,总投资21.14亿元。软件产业方面,支持美行科技、辽宁向日葵加快上市步伐,打造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充分利用我市获评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技术改造、数据标注、智能网联等试点示范城市契机,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进软件企业逐步扩大规模。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终端产业方面,推进沈阳仪表院总部搬迁工程完成产线搭建,浑南新厂区上半年投产。推进汉威(沈阳)城市安全物联网研发中心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推进与华为公司在信创产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山西百信等信创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布局信创产业。5G融合应用方面,推进5G场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应用推广,探索5G+低空经济、5G+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创新发展。加快5G创新、平台、解决方案等生态集聚,打造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等“5G+工业互联网”园区。
(四)对几个重点问题的答复意见
1.国际软件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经与浑南区相关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国际软件园负责人沟通,目前二期基础设施主要有2个问题:一是电力问题。目前园区电路容量已影响入驻企业供电。需要浑南区政府快速推进营城子66千伏输变电电力通道工程建设,涉及资金1.14亿元。二是征地问题。园区现在正在建设B地块,由于白塔街道土地征收问题,影响B地块开发进度。以上问题不涉及市级相关部门立项审批,主要是受浑南区资金压力影响。近期,浑南区主要领导已多次带领区建设局、更新局、财政局、街道等相关部门沟通,已在逐步解决(目前已开通市政路1条,解决了部分排水问题)。
2.提高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近年来,沈阳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逐年攀升。全市拥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4个,1504户规上中小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75%,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星火·链网”超级节点、骨干节点先后落地沈阳,沈阳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络通信枢纽节点。全市5G工厂达到8个,智能工厂68个,数字化车间103个,居东北首位。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82.8%、7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先后荣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城市称号。今年,市工信局将印发实施《沈阳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7)》,计划到2025年末,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35个,5G工厂30个,智能工厂80个,数字化车间120个,完成2000户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85%、72%。
三是提升人工智能基础算力。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步伐,新组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由市科技局牵头统筹推进,近日将印发《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把沈阳打造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加快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百度智能计算中心、汽车城智算中心建设,启动和平湾智能算力中心。依托数字产业公司,探索建设沈阳市公共算力统筹服务平台,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依托三大电信运营商,实施通用算力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满足更大算力需求、安全可靠的“智算、超算、通算”协同发展格局。预计2025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900P。
感谢您对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视与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7日
(联系人:栾峰 联系电话:22517215 18909822728)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