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建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栏目列表
市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05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4-07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此提案对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问题把脉准确、科学、可行,对指导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食品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食品工业大市建设目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力推动食品产业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食品产业成为全市制造业第三大支柱产业,2024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121亿元,规模全省第一。二是龙头企业稳步成长。2024年新增2家国家级、18家省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拥有规上企业38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0家,有3家上市企业。三是产业链条日益完备。构建了以信昌、富虹、桃李等为龙头的粮油制品加工产业链,以辉山、蒙牛、伊利等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链,以禾丰、华美、阿雷等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以雪花、燕京、康饮、可口可乐等为龙头的酒水饮料产业链等8+N条产业链,实现了食品产业重点领域产业链条全覆盖。助力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实现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四是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拥有国家浆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省级平台,4个市级平台,科技型龙头企业达50家。今年以来,食品产业各类科研平台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4人,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获省部级奖励5项;新增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课题50项,为我市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禾丰食品“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162位;荣获“中国啤酒之都.沈阳”称号;“十月稻田”获评国家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辉山开发区食品加工产业园获评辽宁省特色产业园区;大窑嘉宾等3家食品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恩柽研究院等3家企业列入2024年辽宁省瞪羚、雏鹰企业公示名单;美神农牧等3家企业获评省数字化车间;金鸿伊利等7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工厂;信昌粮贸获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规划指引,健全协同机制。制定了《沈阳市食品产业链发展规划》、《沈阳市食品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沈阳市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对应辽宁省22个产业集群,分别制定了优质粮油生产和食品制造产业集群、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组建由6个市直部门和9个涉农县区组成的“6+9”两级工作专班,围绕食品产业“8+N”领域,建立了重点监测企业经济运行、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三个清单”,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加强过程跟踪、协调联动,形成层层落实工作机制。

(二)优化园区布局,增强承载能力。建设沈北辉山、法库孟家、康平朝阳、辽中近海、新民胡台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优化浑南富虹、于洪绿色产品2个特色产业园,新建苏家屯食品科技园。加快完善道路、管网、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以及5G、绿色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共争取省以上资金8000万元,开展14个项目;截至目前,康平县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余在推进中,共完成投资额6632万元。新争取国家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扶持2130万元,全市推进建设特色产业集群达6个,推进规模提升、集聚发展。

(三)强化“谋立推建”,助推产业发展。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瞄准预制菜、休闲食品、速食速冻食品等重点领域,围绕国内外重点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跟踪推动欧亚泰高产业园等50个招商项目,其中着力推进果木熟食生产基地、辽宁伊利制冷设备改造等4个落地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发挥桃李、信昌等头部企业带动作用,赴长春、呼和浩特等地开展招商对接,系统梳理上下游需求清单,全力开展以商招商、配套招商和企业孵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洽谈会”“2024韩国-沈阳活动周”等大型活动,开展系列特色专题招商。在“2024韩国-沈阳活动周”期间与多家韩国食品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立项目管家机制,安排专人包保负责,着力推进沈北新区益海嘉里中央厨房、蒙牛乳业智能设备升级改造等94个重点项目建设。

(四)强化平台搭建,拓展合作领域。一是推广自有品牌。与央媒新华网合作搭建沈阳农业品牌传播平台,陆续在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今日头条上推出“源味沈阳”“乡味”等系列报道100余篇。积极争取,成功获得“中国啤酒之都”称号。参加“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西雅国际食品展”等国际知名展会,推出“沈阳臻品”特装展区,炖管家、山山伟业等20余家龙头企业200多种特色优质产品参展。二是搭建展会平台。先后举办“2024沈阳食品产业发展大会”“第十五届中国(沈阳)食品博览会”等5个大型食品产业专题展会,共签约项目27个、签约总额近50亿元。三是开展“央地合作”。与北京一轻共同举办“2024年沈阳优质品牌农产品北京推介会”,签订亿元农产品流通销售战略合作协议,昊明禽业、豆华天宝等6家企业与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等6家企业签订点对点产销供应协议1650万元。  

(五)强化生态保障,助力企业发展。一是科技创新保障。与中国农科院食品加工所、江南大学等组建实质性沈阳食品产业创新联盟,推荐成立辽宁省农业领域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家,其中,“沈阳市预制菜重点实验”获批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预制菜委员会沈阳分会。深入推进“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基因工程菌构建及发酵工艺”等4个“揭榜挂帅”项目,预期解决“卡脖子”问题7项、开发技术标准4个、形成发明专利11个、开发新产品8个。二是金融要素保障。由金控集团投资10亿元组建农投公司,设立产业专项基金,致力于为我市食品产业链企业提供灵活、便捷、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已在航天信德农投等4个项目投资4000万元。三是政策集成保障。重点围绕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推出产业支持、科技创新、金融生态和技术改造等40条集成政策。2024年共争取中央、省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动政策落地、企业直达快享,沈阳富虹油品等302个重点项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超2亿元。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在空间布局上下大力气。一是优化园区布局。做强8个园区,打造5+2+1园区产业布局,升级沈北辉山、法库孟家、康平朝阳、辽中近海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新民胡台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优化浑南富虹、于洪绿色产品2个特色产业园,建设苏家屯食品科技园。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沈北、新民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及苏家屯食品科技产业园供水、污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年底全部竣工验收。三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打造沈北新区创新研究院、预制菜实验室等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加速新产业新业态孕育成长。

(二)在做强主导产业上下大力气。聚焦“7大领域”,实施压茬推进。一是推动粮油制品精深加工业提能级、强实力。以香雪、益海嘉里、十月稻田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新民酸菜园区能级,加快推动鲜生活冷链沈阳基地、吉美食品玉米营养食品系列加工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219亿元,同比增长5%。二是推动肉制品加工业上规模、增效益。以禾丰、昊明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沈北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能级,加快推动辽宁容泽园速冻调理品生产基地、法库肉鸡产教融合一体化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5%。三是推动乳制品制造业冲高端、树品牌。以越秀辉山、伊利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康平朝阳园区能级,加快推动辉山奶牛产业集群、辽宁唯贝美乳制品加工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46亿元,同比增长3%。四是推动酒、饮料制造业增品种、拓市场。以华润雪花、可口可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苏家屯食品科技园区能级,加快推动天河谷精酿啤酒、祖家坊酒文化旅游等3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84亿元,同比增长6%。五是推动饲料产业低碳化、绿色化。以耘垦牧业、欧亚泰高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法库孟家园区能级,加快推动谷丰生物饲料添加剂、欧亚泰高产业园等4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六是推动休闲食品产业强弱项、蓄力量。以好丽友、卡奇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辽中近海园区能级,加快推动沈阳盼盼产业园(一期)、不老林食品瑰香北街西厂房建设等2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0%。七是推动预制菜产业优原料、强标准。以国字菜篮子、炖管家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升预制菜产业园能级,加快推动辽中昊明预制菜、新民市中央厨房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产值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10%。

(三)在做强企业上下大力气。一是关注重点企业。持续对48户重点企业进行跟踪监测,重点关注企业产品产量、排产计划、停产检修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助力企业化解运行风险。二是加强企业培育。开展“小升规”“专精特新”、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力争全年培育“小升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20户以上。三是推进本地配套。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用工、市场、资金等难题,组织产需对接、人才对接、产融对接会,依托禾丰食品、中粮米业、雪花啤酒、昊明禽业等龙头企业,补齐拉长食品产业链条,持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包装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包装设计企业、金融机构等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四是优化产业生态。赋能沈阳食品产业振兴院运行,推进与国家级食品科研机构、协会的合作。推进实施“拨改投”试点改革,加大优质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与农行、邮储等金融机构合作,提升农业金融服务能力。

(四)在品牌打造上下大力气。一是完善品牌建设体系。统筹推进“沈阳臻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运营,组建专家团队,针对“1+5+N”谱系单品制定相应标准,充分发挥区域公用品牌载体的支撑作用。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沈阳臻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办法(试行)》并组织企业申报“沈阳臻品”,进一步完善产品品牌。二是搭建品牌宣传矩阵。依托新华网定期发布“沈阳臻品”短视频和推广素材,建立“推荐官”队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收集“沈阳臻品”影像素材,深入挖掘绿色农产品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三是加强品牌培育力度。充分挖掘本地区优势品牌农产品,积极申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新增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向全国工商联积极申请“中华东北酸菜之乡”“沈阳肉鸡之乡”等称号。四是丰富线上销售渠道。加强与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电商直播基地,支持企业发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电商模式。

(五)在技术攻关上下大力气。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力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达到16个。推进“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基因工程菌构建及发酵工艺”等4个“揭榜挂帅”项目,预期解决“卡脖子”问题7项、开发技术标准5个、形成发明专利11个。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平台积极服务集群发展,重点围绕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重点高校院所,广泛征集、凝炼提升、发榜对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依托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

(六)在争取政策上下大力气。抢抓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推动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提升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持续开展“送政策到企业”活动,今年列入食品产业集群“两新”项目培育库17个,设备类投资共计12亿元,重点培育新民市东北酸菜产业集群、昊明集团总部等项目,力争获得大规模设备更新国债项目资金2000万元以上;争取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力争推进各类项目30个,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亿元以上,推动辽中争创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法库争创省级特色农业县。

(七)在狠抓落实上下大力气。按照《沈阳市食品产业链发展规划》、《沈阳市食品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沈阳市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围绕食品产业“8+N”领域,实施赛道考核推进机制。通过“一县区一清单”,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加强过程跟踪、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共同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对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3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