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绿色甲醇应用,加速健全绿醇产业链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沈阳绿色甲醇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在全球碳减排大背景下,随着欧盟逐步构建和完善减排体系,绿色甲醇作为一种碳排放更低、储运便捷的绿色燃料,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绿色甲醇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涵盖船舶、公路交通、航空等多个高能耗行业,这些多元应用场景,为传统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我国高度重视绿醇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鼓励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醇动力船舶应用。2021年12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甲醇汽车等替代燃料推广,推广应用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技术。2022年6月,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九部门编制《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鼓励研究以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为原料直接高效合成甲醇等绿色可再生燃料的技术。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在新能源鼓励类产业的发电互补技术与应用领域,增加了“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2024年12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推进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建设,提高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推进醇制油、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燃料等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的加速了绿色甲醇产业发展。
当前,沈阳市正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建设“新能产业之都”和“储能产业之都”,为抓住国内绿醇产业高速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市将以加快多元化应用和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牵引,全力推进中能建绿色醇油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速降低绿色甲醇生产成本,努力打造沈阳市成为绿色甲醇及相关产业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实现我市绿色甲醇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科研院校(所)的技术力量,联合我市有关企业,打造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或技术研发中心,从生物质原料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到“液态阳光”、生物质耦合等工艺路线,实施绿醇制备全流程协同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优化生产工艺,持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稳步提升绿醇比较优势。依托中能建、深圳能源等国内优势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技术交流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依托辽宁省甲醇燃料行业协会推动组建绿醇专家咨询委员会、产业技术研究院、绿醇产业联盟,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二、推动建设绿醇产业北方基地
依托沈阳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示范(一期10万吨绿醇)、沈阳大龙洋石油油库改扩建增容(9.8万立方米)等项目,尽早在绿醇及添加剂生产、储存、运输、供应等方面形成规模。利用沈阳生物化工产业园招引一批氢氨醇一体化等生产项目,推动进一批绿氢制绿醇示范项目投产达效,促进绿醇产业发展。在绿醇成本降低到与灰醇价格相当时,推动绿醇汽车在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领域推广应用。完善车用甲醇(绿醇)加注体系建设,依托我市现有加油(气)站点规划布局,鼓励全市范围内现有加油(气)站,增设甲醇(绿醇)燃料加注的设备和功能,多点多维度协同发力,推动绿醇产业在我市多点开花,做大做优做强。
三、加快建设绿醇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沈阳汽车、沈鼓集团、航天三菱、沃得农机、弗吉亚斯林达安科等先进装备制造优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产品创新,推进甲醇(绿醇)生产企业,压缩机、发动机及发电机、农机、锅炉及配套燃烧器、防爆储罐、灶具、电解槽等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甲醇(绿醇)装备制造集聚区,并逐步将绿醇装备制造优势向东三省辐射。同时,以甲醇汽车本地配套应用为切入点,提升甲醇汽车产业化水平,围绕涉醇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增强甲醇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
四、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战略
支持绿醇相关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帮助有关企业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链知名品牌,大力提升区域辐射力和品牌影响力。以甲醇汽车为突破口,鼓励有关企业积极参与甲醇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争取在甲醇汽车整车性能、关键零部件技术要求、甲醇燃料质量标准、加注站建设规范等方面,将沈阳市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提升行业话语权。
五、持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鼓励有关地区对绿电消费制备绿氢、绿氢制备绿醇等项目进行补贴或奖励,依托工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及技术改造、“专精特新”奖励、智能升级示范等国家、省市各级专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发应用及标准体系建设。落实《沈阳市加快推动沈阳市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促进甲醇在汽车领域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以“揭榜挂帅”方式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引领产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享受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深入落实“人才新政4.0”等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引进行业高端技术领军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推动各有关部门、协会、企业结合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大力普及绿色甲醇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增强公众对绿色甲醇清洁性、安全性、经济性认知度和接受度,组织举办绿醇产业发展论坛、技术研讨会、产品展示会等活动,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为做大做强产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感谢您对沈阳绿醇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紧抓绿醇产业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绿醇“研产储销运用”一体化特色体系,沈阳必将在绿醇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并不断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7日
(联系人:韩业宇 联系电话:024-22727398)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