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沈阳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工业遗产保护提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业遗产保护体系建设
1.分级保护机制建立
构建“调查评估—分级认定—动态监测”全链条管理体系,对全市1980年前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普查并不断完善,建立包含20余处优秀的工业遗存数据库,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育”三级保护名录。对沈阳铸造厂(现中国工业博物馆)、老龙口酒厂、沈阳造币厂等3处国家级工业遗产实施最严格保护,对奉天工场、八王寺汽水、红梅文创园、1905文化创意园等4处省级工业遗产实施重点保护,形成差异化保护策略。
2.法规政策完善
参与制定《辽宁省省级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沈阳市“十四五”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2021-2035)》等文件,明确工业遗产认定标准和活化利用路径。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护机制,形成“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保护利用实践创新
1.活化利用模式探索
推动工业遗产向文旅融合转型,打造“工业锈带”转型示范带。中国工业博物馆(原铸造厂)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1905文化创意园年举办文化活动200余场,红梅文创园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消费集聚区。沈飞航空博览园等3家单位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我市工业旅游收入突破25亿元。
2.重点项目推进
实施”一遗产一方案”保护工程,不断推进老龙口酒厂扩建工业旅游体验区、沈阳造币厂历史展示区改造等项目。正在推进卫工河沿线工业遗产群连片改造,整合沈阳重型机械厂等工业遗存打造”工业文化景观轴”,规划建设装备制造、冶金等分行业专题博物馆,形成”市级综合馆+区域分馆+企业史馆”三级体系。
三、长效保障机制建设
1.资金与技术支持
在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如奉天工场等项目通过PPP模式吸引投资、对724老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策划方案进行招标。
2.公众参与体系构建
开展”工业遗产开放日”等品牌活动,2024年首届沈阳工业文化节吸引15万人次参与。将工业文化纳入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5家单位成为省级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点。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矩阵传播工业遗产故事,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
四、未来工作计划
加快推进红梅文创园申报2025年度国家级工业遗产,实施”工业遗产焕新工程”,重点推进大东片区、三台子片区工业遗存连片更新,打造”沉浸式工业研学”示范项目。
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家智库,完善”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确保保护工作科学有序。近年来,沈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感谢你们对加强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4月8日
(联系人:王毅 联系电话:13019383839)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