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航空军工溢出效应,培育沈阳航空产业集群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沈阳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一)总体发展情况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航空产业,提高民用航空配套能力,支持通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沈阳市航空产业取得了稳步发展。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链逐步完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呈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沈阳的航空产业已形成鲜明的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沈飞公司配套为主,以军民融合为发展方向的沈北航空产业集群、以沈飞民机和沈飞国际为重点,以民用航空产业为发展方向的浑南航空产业集群、以财湖机场为载体的法库通航产业集群,航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加速,航空产业已成为沈阳增长较快的新兴产业,有效促进了沈阳市高质量发展。
(二)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1.浑南航空产业集群
以沈飞民机及沈飞国际为龙头,围绕其进行零件配套,吸引优秀企业入驻浑南供应商配套产业园,建设专业化的航空零部件生产线。浑南供应商配套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450亩,建设总投资约18亿元。其中,项目一期投资约为3.26亿元,工程于2018年5月30日开工。远期,将以沈阳桃仙机场和综合保税区为依托,以沈飞民机、沈飞国际为龙头,重点发展航空整机组装、航空大部件和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及客改货等航空制造产业,多元化发展物流、航空总部经济、航空服务业等航空关联产业,创新发展航空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
2.沈北航空产业集群
围绕承接沈飞公司军机零部件业务,打造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航空零部件供应体系。重点推进已经和沈飞公司签署零部件供应协议的04专项项目。04专项投入4.5亿元,建设“1+2+2+2”数控加工线(一条验证,两条大铝,两条小铝,两条钛合金),打造国产数控加工基地。目前,04专项智能验证生产线已经建成,04专项示范基地新厂区厂房主体已经封顶。
3.法库通航产业集群
位于法库县城南部,距离法库县中心区10公里的财湖机场为载体,主要以发展通用航空整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和培训为主,延伸发展通航旅游、航空展览、航空贸易、航空服务及轻小型通用飞机整机制造等产业。自2012年以来,连续八年成功举办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进一步奠定了沈阳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在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沈阳市通航产业国际影响力、品牌效应日益彰显。产业重点依托企业及产品有: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电动飞机、辽宁联航神燕飞机有限公司引进的泰克南飞机。
(三)航空产业产品结构情况
我市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级,集聚产业资源、促进辐射与带动,实现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建立了覆盖军用飞机整机、民用飞机大部件和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制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民用飞机方面,拥有30多年的国际合作转包经验,产品以零部件转包生产为主,涵盖了国内外主要干、支线民用飞机(波音系列、空客系列、国产C919和ARJ21)的机身段、舱门、电缆、吊挂、机翼前缘等机体结构部段。
民用发动机转包和燃气轮机方面,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主要为罗罗、GE 、斯奈克玛等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企业转包生产机匣类、短轴类、环形件类和结构件类产品,燃机公司正在研制“三轻一重”(QD70、QD185、QD280和R0110)燃机产品,QD70、QD185型燃机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通用飞机产品,拥有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的RX1E型电动飞机、辽宁联航神燕飞机有限公司引进的泰克南公司三款机型以及辽宁壮龙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
二、沈飞搬迁带来新机遇
1、战略决策与合作
2019年7月1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集团”)就推动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公司”)局部搬迁事项与辽宁省政府签署了《关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局部搬迁合作框架协议》。
沈飞公司局部搬迁为政策性搬迁,由辽宁省政府主导,航空工业集团配合。该项目周期预计为七年,其中规划论证审批周期为两年,建设周期为五年。《协议》的签署及实施,有利于沈飞公司进一步提升科研生产能力,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符合沈飞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有利于公司完善产业布局,增强核心能力,提升经济效益,为辽沈地区航空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沈飞搬迁新址附近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园区,是沈飞实现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利于确保航空产业发展空间,优化航空产业布局;有利于提高航空产业聚集度,加快航空产业集群式发展;也有利于航空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服务功能。
2、产能外溢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和我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的大局势,我国军工行业必须要改变“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现状。通过与专业化公司合作,保障军工企业紧抓核心业务、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将原材料供应、零组件生产、仓储物流等非核心业务逐步分包协作,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
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沈飞集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飞民机等主机场所未来都存在大量非核心业务释放的需求。沈飞集团将逐步释放军用飞机零组件制造与机械加工等非核心能力,包括锻铸件、小钣金件、小型材、小橡胶件、小型复材构件、中小型机加件、标准件的加工与制造。黎明发动机预计今年将逐步释放叶片组件、活门座等零件与组件,在未来五年内将释放锻造件、环形件、垫片等更多的非核心能力。沈飞民机主要面向A220、B737、ARJ21等民用飞机,会逐步释放机加、钣金、热表处理、喷丸、电镀、专业化加工等能力,预计每年将释放200万件的需求。
三、打造军民融合的沈北航空产业集群
以沈飞局部搬迁为契机,突出地方与央企合力,切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承接主机厂所产能外溢为抓手,逐步集聚国内外航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沈北机场复合利用效率,打造一个国际领先、军民融合、精益高效、充满活力的航空新城。
(一)基本原则
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在园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中的主体责任,通过国内最优航空产业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提高园区竞争力。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进专业化开发机构或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园区土地开发、运营管理工作,实现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
军民融合,精益高效。发挥沈阳市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紧抓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主动全面承接沈飞、黎明等企业产能释放项目,通过统筹规划、专业合作,实现产能释放不外流、军民融合更高效的军民融合典范。
战略预留,滚动开发。坚持高瞻远瞩的战略视角,充分展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航空产业发展前景,对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做好军民合用战略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预留未来沈飞产能扩展、民用客货运输协同发展的必要空间,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采用滚动开发策略,实现长远规划与近期效益的充分结合。
龙头牵引,集群发展。充分认识飞机整机、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牵引和带动作用,紧跟国家战略,依托沈阳市航空基础,重点在支线客机、通用飞机等国内外主流在研型号上实现总装突破,进而以整机带动零部件供应、部附件组装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壮大配套制造业规模,形成航空产业集群效应,实现规模化发展。
(二)战略定位
综合考虑沈北航空产业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抓沈飞机场及核心能力搬迁契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将沈北航空产业园打造为“两区一平台”,建设成为我国航空未来城。
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区: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一方面重点承接沈飞释放航空制造产能,着力引进军用、民用航空制造、研发企业,拉长完善产业链条,努力形成航空产业生产、研发、物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升级沈北机场等级,逐步纳入民用机场体系,扩建为民航货运机场,提高重大基础设施服务范畴和利用效率,发展民航客货运输,带动沈北乃至沈阳都市圈民航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东北航空制造集聚区:发挥沈飞主机厂牵引作用,将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高度统筹推进非核心业务能力释放,积极承接沈飞集团与中航发黎明公司两大主机厂的产能外溢效应,集聚发展航空材料、机械加工、钣金成型、复合材料成型、表面处理等基础件与基础工艺服务,提供锻铸件、钣金件、标准件、复合材料等产品。未来逐步将园区航空零件制造能力向部件级、系统级提升,配套航空教育、科研、孵化产业,建成我国东北地区的航空制造产业新高地。
沈阳航空物流主阵地:依托园区周边公路、铁路联通条件,在沈飞机场建设中充分考虑民航运输功能要求,未来升级为民航货运机场,发挥腹地资源与产业优势,充分把握目前航空快递物流市场发展的高潮期,重点面向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与中东部地区,连接东北亚日韩等主要贸易国,实现航空货邮运输的高效通达,成为立足沈阳、覆盖东北、辐射东北亚的多式联运中心。
(三)发展路径
以沈飞搬迁为契机,未来发展将以军民用飞机总装项目为依托,延伸航空制造业产业链条,汇聚核心要素资源,带动产业聚集。因此,产业规划部分将遵循以下四条研究路径,整体规划园区产业发展。
1、承外溢:承接沈飞集团、黎明公司产能外溢
沈飞集团作为国家军民融合试点单位,未来主机厂牵引作用将更为凸显,将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高度统筹推进非核心业务能力释放,加速本土化配套制造产业发展。未来将技术能力向多领域延伸拓展:积极对接航天、船舶等军事国防龙头企业,融入其他军工产业配套体系;面向全球民用市场,实现军民用技术能力的转化共享,在民用航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寻求突破。
2、重融合:利用机场条件打造公铁航多式联运基地
充分利用辽宁省、沈阳市与中航工业、沈飞签订的框架协议,一是长远谋划机场战略,逐步向A类通用机场、货运机场升级,预留好航空货运设施用地;二是充分利用园区区位、公铁配套和规划条件,建立“公路-航空”多式联运平台,为沈阳市乃至东北片区提供新的开放窗口和物流支撑,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3、育创新:营造园区人才发展与技术创新氛围
提升园区创新活力,吸引人才落地,推动技术研发孵化,营造园区发展“软环境”。依托沈阳市航空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实力与人才基础,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开展技术人员培训、科技研发、共享实验室、企业孵化等服务,为园区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4、谋提升:远期重点提升总装集成能力
以沈飞集团的产品需求为依托,将园区航空零件制造能力向部件级、系统级提升,形成飞机机体制造、飞机部附件制造、发动机部附件制造等部件组装与生产能力,远期向航空机载设备等领域拓展,将园区的航空配套制造能力由工艺服务、底层供应商向一二级供应商升级。
感谢您对我市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3月17日
(联系人:丁维 联系电话:22723232)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