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我市产业新增长极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过去一年,我们在打牢我是机器人产业技术实力的基础上,加强了宣传和氛围营造,提升我市机器人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为辅的产业格局,是国内产品线最全的制造基地,已初步覆盖全产业链,以焊接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产品已在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批量应用。其中移动机器人综合竞争优势国际领先,洁净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水下机器人系列产品已形成全海深探测与作业能力。拥有“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代表东北地区成为引领带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队。2023年,我市机器人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7%;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2%。
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编制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机器人应用方面,编制了《沈阳市“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同时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在细分行业的推广,提升产品产业化能力,我市新松公司获评为国家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三一重装等3户重点企业分别入选医疗、矿山、农业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推动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头部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平台搭建方面,我们持续推进推动国内唯一的机器人产业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通过了工信部验收。
2023年7月,第8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成功举办,汇聚机器人领域有关专家、企业家300人,参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30家。同时我们积极提高我市机器人头部企业在主流媒体的曝光度,提高我市机器人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先后报道、刊发我市机器人典型企业和案例;我市机器人产品亮相央视龙年春晚沈阳分会场、央视元宵晚会舞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跨界演出”,展示了沈阳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形象。
二、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针对您的建议,我们下一步将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为重点,支持研企协同创新,不断强长板,补短板,助推我市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一是推进机器人扩大应用。我们将继续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在细分行业的推广,提升产品产业化能力,积极并组织企业申报第二批矿山、农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大力推进以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我市标志性机器人产品在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半导体等领域扩大应用。同时我们将积极鼓励企业在“双循环”和“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格局下,立足国际需求,拓展海外业务,加大在海外市场的应用与推广。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依托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调动各类创新资源的潜力和积极性,着力开展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遴选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科研机构,建立科技成果备案制度,提升“供给侧”有效供给能力,同时支持头部企业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提升“需求侧”引领承接能力。不断完善标准化激励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国家标准验证点作用,推广标准化试点典型经验,鼓励引导更多企事业单位参与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助力打造我市机器人产业新的增长极。
三是完善产品体系。我们将积极推动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推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在国产机器人产品中的应用。推动我市机器人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推动机器人产品在国内集成电路高端工艺装备企业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推动我市机器人头部企业与车企深度绑定合作,加强在汽车整机生产线等高端领域的应用与验证。
四是优化产业布局。沈阳目前形成了以浑南为核心,以铁西、大东等其他区县为支撑的产业布局,浑南区规划建设全运路机器人总部基地、创新路机器人创新及产业化基地、飞云路机器人产业配套基地、锦联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等“四大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51平方公里,我们将依托浑南区机器人产业基地和铁西区的机器人重点企业,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在大东区着力围绕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产品研制和新质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我市机器人产品新方向。
感谢您对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16日
(联系人:崔晓旭 联系电话:22737287)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