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际委员、穆卫东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沈阳醇基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醇基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你们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你们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沈阳市醇基燃料产业基本情况
醇基燃料(甲醇燃料)低碳、含氧,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具有可再生绿色属性,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储、运、用以及能量形式转换更加安全便捷。近年来,在我国的汽车、船舶、工业锅炉、餐饮、采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甲醇生产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巨大、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绿色能源,更是构建未来绿色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选择。
(一)产业基础情况
目前,我国甲醇产能已突破1亿吨大关,约占全球的65%,甲醇已经成为我国除炼油外,第二种产能规模在1亿吨以上的石化产品。在上游保供充足的前提下,甲醇燃料已广泛化、规模化、规范化应用于交通(车用和船用)、热力(锅窑炉和灶用)等领域,甲醇汽车应用示范覆盖贵州、陕西、海南、辽宁、黑龙江等11个省区,截止2022年底,中国甲醇汽车投放量近3万辆,保有量超过2.8万辆。山西晋中启动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编制了《晋中甲醇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计划用3年时间形成100万吨绿色甲醇制备、10万辆多款甲醇乘用车、100座甲醇加注站、年产5万辆甲醇重卡、5个甲醇小镇的发展框架,打造千亿级甲醇循环经济高能级产业版图,构建“醇、运、站、车、捕”全链条甲醇经济新业态。
我市发展甲醇燃料产业基础得天独厚。资源方面:沈阳周边煤炭资源丰富,北部和南部两大矿区以及康平煤炭储量巨大,仅沈北尚未开发的煤田储量将近16亿吨,可部署煤制甲醇示范工程。生产方面:沈阳方集能源有限公司在铁西化工园区规划新建年产20万吨动力和热力甲醇燃料及在线制氢所需甲醇原料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后新增产值10亿元。辽宁金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辽中区落地高浓度有机污水深度处理制备甲醇项目,一期建成后能够年产1万吨绿色甲醇。配套方面:沈鼓集团已研制成功120万吨甲醇装置用离心压缩机。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甲醇燃料发动机。储运方面:辽宁华信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甲醇火运单位,拥有铁路自备车2600余辆,占全国甲醇火运量的70%以上,其旗下的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油库改造扩容后的库存能力将达10万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甲醇供应商,为我市、东北及蒙东地区甲醇燃料的使用需求提供保障。
(二)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多项战略规划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醇基燃料产业,1996年至2023年,《醇基液体燃料》(GB16663-1996)、《M100车用甲醇燃料》(GB/T 42416-202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锅炉用醇基燃料》(T/CPCIF 0023-2018 )等国家、行业及社团标准先后颁布;2019年,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甲醇汽车制造体系建设、推进甲醇燃料生产及加注体系建设、加快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甲醇汽车应用;2021,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甲醇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推广应用;2023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将“甲醇等液体燃料”作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项目,并要求在项目立项、用地和环评审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三)产业比较优势
一是有利于规避能源安全风险,推动有序替代。我国属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50%,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促进替代化石能源,甲醇燃料是安全廉价、低碳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优质解决答案。
二是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全发展、坚守红线底线。甲醇燃料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与汽柴油在储运、加注、危险防护等级方面基本相同;12℃的闪点远高于汽油-50℃~-20℃的闪点温度,着火点极限浓度是汽油的4倍,安全性优于汽油。同时,甲醇溶于水,甲醇燃料在非明火情况下不易点燃,意外火灾的可能性小,不易爆炸。
三是有利于大幅度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甲醇只含1个碳,本质洁净。与汽油分子含7~13个碳、柴油分子含14~22个碳相比,作为动力燃烧燃料,甲醇燃料既可实现内燃机高效燃烧,还可降低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甲醇燃料等热值替代燃煤、燃油,可减少80%以上的PM2.5、95%以上的SO2、90%以上的NOx、50%以上的CO2,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四是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确保供给稳定。甲醇燃料的综合市场价格约4元/公斤,远低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5-10元/公斤。随着制备技术的完备和工艺流程的优化,燃料的生产成本还会持续减少,其市场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近几年,国内甲醇产量保持在9000万吨/年以上,已达全球甲醇产能的59%,资源储备充足。
(四)重点项目情况
围绕建设东北地区醇基燃料及其相关产业应用研发新高地、行业领头羊、产业集聚示范区标准要求,聚焦煤制甲醇、液态阳光和生物质制备绿色甲醇、甲醇燃料储存、分销和加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康平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方集能源年产20万吨动力和热力甲醇燃料及在线制氢所需甲醇原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我市醇基燃料产业共有在建及谋划的重点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约430亿元,其中续建2项目个、新建项目3个,谋划项目15个。
二、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为抓住国内甲醇燃料产业高速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市将以加快多元化应用和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牵引,着力打造绿色甲醇燃料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甲醇燃料“研产储销运用”一体化特色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打造甲醇燃料及相关产业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实现我市甲醇燃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推动建设甲醇燃料和添加剂生产基地。依托沈阳方集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动力和热力甲醇燃料及在线制氢所需甲醇原料生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组织推动辽中等县域畜牧养殖业沼液、垃圾渗透液、农村臭黑水、工业污水等高浓度有机污水制备绿色甲醇技术项目落地达产。利用沈阳化学工业园现有闲置厂房和设备资源以及相关储备用地,招引一批甲醇燃料和添加剂生产项目,因地制宜推动绿氢制甲醇示范项目建设,促进甲醇燃料绿色发展。
二是加快建设甲醇燃料装备制造基地。依托沈鼓集团、航天三菱、沃得农机、清华锅炉、弗吉亚斯林达安科、中航机电三洋制冷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优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产品创新,推进甲醇压缩机、甲醇发动机及发电机、甲醇农机、甲醇锅炉及配套燃烧器、甲醇在线制氢加注一体化设备、甲醇防爆储罐、甲醇灶具、甲醇发电制冷制热三联供设备的制造与合作开发,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甲醇燃料装备制造企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并逐步将甲醇燃料装备制造优势向东三省辐射。
三是支持甲醇燃料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我市甲醇燃料生产、运输配送企业主动对接都市圈内外行业相关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合作重组,扩能增产,快速做大经营规模。建立重点企业属地化全链条服务机制,以“一企一策”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重点企业牵头组建甲醇燃料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标企业。支持企业拓宽线上线下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优质产品供给能力。鼓励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尽力满足甲醇燃料生产企业、相关装备制造企业融资需求。
四是筹建甲醇燃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国内优势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技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化物所等科研院校(所)的技术力量,联合我市有关企业,打造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实施协同攻关,提升产品品质和装备水平,占领行业技术创新制高点。推动组建甲醇燃料及相关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鼓励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创建甲醇燃料产业国家级或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五是实施甲醇燃料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战略。鼓励甲醇燃料相关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有关企业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重点打造一批为甲醇燃料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品牌,大力提升区域辐射力和品牌影响力。鼓励甲醇燃料及相关企业将企业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加快构建标准体系,提升行业话语权。
六是建立并完善甲醇燃料配送服务网络体系。将甲醇燃料产业发展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关联项目予以推进,满足市区群众特别是边远农村群众对甲醇燃料的需求,解决安全、环保和经济问题。逐步建立并完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三级配送服务网络体系。优先在于洪、辽中、新民、康平、法库等需求较大的地区建立甲醇燃料分装站,推进建设分布于各村屯的零售供应站,保障群众生产和生活需求,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参与合作,带动乡村振兴。
七是推动建立甲醇燃料产品信息追溯系统。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将甲醇燃料列入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推动建立线上交易和线下交割的商业运营模式。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辽宁)”,将甲醇燃料涉企信息按要求进行归集和公示,并根据需要适时将相关信息接入专业监管应用平台,促进信息融合共享和业务联动。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甲醇燃料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实施监控预警。鼓励行业优势企业加快建设甲醇燃料智慧管理平台,对甲醇燃料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经营、废弃处置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八是持续开展精准招商。支持沈阳经开区、化学工业园、围绕方集能源、大龙洋、沈阳博锐、中科控股(辽宁)节能环保等甲醇燃料产业链重点企业,搭建合作对接平台,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区(园)发展。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中化控股、中国化工集团等央企、国内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力争引进大项目落地投产,促进产业链建链补链,推动醇基燃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九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依托工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及技术改造、“专精特新”奖励、智能升级示范等国家、省市各级专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发应用。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以“揭榜挂帅”方式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引领产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享受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等政策,鼓励引进醇基燃料行业高端技术领军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推动各有关部门、协会、企业结合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大力普及甲醇燃料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增强公众对甲醇燃料清洁性、安全性、经济性认知度和接受度,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为做大做强产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感谢你们对我市醇基燃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8日
(联系人:韩业宇 联系电话:024-23768115)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