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洪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贯标为引导,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建议后,我局会同市人社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调研,对您所提建议积极汲取的同时,认真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数字沈阳规划和振兴新突破工作部署,紧抓数字变革时代机遇,全面实施“数字沈阳、智造强市”专项行动,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等工作深入开展。完善数字化转型贯标服务体系,持续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开展数字化水平专家义诊服务,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研究制定沈阳市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全面提升。推广试点示范行业,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示范行动,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库建设,大力培育国家、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蝶变”促进沈阳工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二、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强贯标组织领导”建议的答复
2023年沈阳市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全面做好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今年3月,组建沈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贯标工作做为基础性工作,我们组织协调、试点遴选、标准宣贯和贯标跟踪,加强对贯标试点企业和贯标服务机构的指导与支持,细化任务举措,完善配套措施。
(二)关于“健全贯标政策支持”建议的答复
1. 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鼓励企业获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出台《沈阳市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沈工信发(2023)48号),明确提出“对获评国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且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证书的企业,在省奖励基础上,分别按照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常态化开展两化融合评估,组织贯标试点,截至目前,我市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61家企业获批辽宁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通过智能升级政策引领,我市制造业企业发展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步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0%、68.2%。
2.大力促进数字化转型
一是起草《沈阳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试行)》并印发实施。二是制定《沈阳市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鼓励企业获评“灯塔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等。三是制定《沈阳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计划》及《国家数字领航和全球“灯塔工厂”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5年)》,梯度培育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重点支持打造一批领航企业、灯塔工厂、智能工厂。
3.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一是推进“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建设。“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运行良好,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络通信枢纽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沈阳铁西)正式接入超级节点,成为沈阳市首个上线运行的骨干节点。成功举办全球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论坛暨首届“星火杯”区块链应用大赛总决赛,我市联通产业互联网公司的辽宁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区块链应用项目获得总决赛“星火之星”奖。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沈鼓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二级节点获批建设,我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4个,居东北地区首位。接入企业2975家,累计标识注册量3亿个,累计标识解析量1.5亿次。我市标识解析体系已覆盖设备制造、家具制造、纺织服装、金属矿物制品、农贸农副食品加工、农业机械服务等9个行业领域。三是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新增“沈鼓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3年辽宁省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我市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增至27个。四是做好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
(三)关于“完善数字化转型贯标服务体系”建议的答复
发挥市产业转型中心服务引领、市数字经济企业协会行业服务、各专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智力支撑以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单位产品保障作用,培育完善数字化转型贯标服务体系。
一是持续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为摸清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底数,宣传国家数字化转型政策,解决中小企业“不敢转、不愿转、不想转”的问题。2023年开始,我市全面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评估,组织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为我市广大规上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数字化转型诊断建议及专业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帮助推进企业数字化项目建设。2023年,共诊断评估企业700家,已完成规上企业评估诊断覆盖率38.8%,力争三年实现全市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全覆盖。
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开展数字化水平专家义诊服务。成立全国首个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沈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汇聚产学研用各界力量,共同为沈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前瞻性、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探索和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沈阳经验”。同时,邀请智能制造和行业领域专家联合入企提供专家义诊咨询,宣贯数字化转型政策。近年来赴沈阳工业泵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和义诊服务120余户次。
三是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系列标准(GB/T 23000),扎实推动企业将先进理念、方法、最佳实践内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支持企业做好顶层设计和过程把控,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高度复杂性与风险性。2014年以来,我们按照工信部、省工信厅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国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的推荐与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分别达到36家和125家。
四是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依据《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提出智能制造发展的 5 个等级、20 个能力要素以及 1 套评估方法,标准旨在引导制造企业有规划、分步骤地实施智能制造,也为客观评价各地区、各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提供有效抓手。2022年以来,我们按照工信部、省工信厅通知要求,连续 3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现状摸底工作,有效引导了企业用标准、找短板、定方向、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达到300家,同时,我们把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作为申报国家、省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评审依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高成熟度迈进。
(四)关于“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建议的答复
1.研究制定沈阳市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人社厅发〔2021〕71号)和《辽宁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辽人社发〔2023〕36号)等文件,我们研究制定沈阳市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面向我市行政区域内在岗或拟从事数字经济领域工作的各类从业人员,以及普通高校全日制毕业学年学生,均可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坚持规范化培训、标准化评价、多元化培养,实行统一规范的专业技术等级培训,统一标准的专业技术等级评价和多元化、现代化方式培养培训,在职称评审、人才项目申报、各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等方面予以支持。到2030年,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每年培养培训600人左右,不断壮大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
2.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一是提高产业工人数字技能,打造高技能人才项目品牌。开展高技能人才及项目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兴沈大工匠”、10名“沈阳市优秀技术能手”、10个“沈阳市大师工作室”,3个“沈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6个沈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个“双元制”校企合作项目,政府补贴资金超过1000万元,形成“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服务企业、做强产业、带动就业。
二是提升新兴职业群体数字技能,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载体建设。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和大师工作室的支持力度,目前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39个,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78个。支持辽宁工匠、兴沈大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开展“技能大师签约带徒”活动,政府给予带徒补贴,形成了沈阳特色“师带徒”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聚焦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培训。升级《沈阳市政府补贴性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增加政府补贴培训项目,其中数字类新增5个,数字类直接相关的工种有11个,提高政府补贴标准,由“政策配菜”向“群众点菜”转变,鼓励培训机构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开展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
四是加强企业数字化竞争力,推进“双元制”校企合作系统工程。抓好大学生专业转换技能提升培训。做好2023年大学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工作的培训和考核等工作,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质量评估,为大学生就业“加油”,提高青年学生群体的“就业率”。
(五)关于“试点示范行业推广”建议的答复
为全面做好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我市高度重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示范行动,支持企业由数字化场景项目培育,向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力争数字化智能化试点示范方向发展,培育了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争取获评了一批数字化试点示范,引领全市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建设动态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组织开展2023年度智能升级项目征集工作,建立全市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库内已推动建设157个智能升级项目。二是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库建设。持续组织我市工业企业通过“辽宁省工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线上征集应用场景项目,建立全市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库,推进应用场景项目建设。2023年库内已重点推进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艺路线柔性配置等应用场景项目104个。三是大力培育国家、省级试点示范项目。2023年,我市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数字领航”企业示范,我市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沈阳金杯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12个场景获批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沈阳沈飞线束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沈阳新飞宇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截至目前,共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64项,累计推进建设智能工厂45个,数字化车间73个。
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3日
(联系人:谢英慧 联系电话:82702578)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