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沈阳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沈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感谢贵党派对沈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贵党派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贵党派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沈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13万辆,完成产值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和25%。
整车方面,以华晨宝马为龙头的整车企业正加速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大批量生产,主力纯电动车型BMWiX3增长稳定,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海外市场,全新纯电动车BMW i3增长强劲,创新纯电动iX1于2023年9月下线,i5纯电动汽车于2024年年初上市。
零部件方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实力逐步增强,华晨宝马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集成能力,德科斯米尔、凌云新兴、敏能等一批优势企业和项目加速集聚扩产。随着华晨宝马里达工厂的建成投产,总投资102亿元,年产量达30万套的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40GWh的亿纬锂能储能及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采埃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规模,加速上下游产业链集聚。
截至2023年末,全市累计建成充电终端约4.1万个,比2022年末新增2.34万个,增长133%,其中公共充电终端约5000个,私人充电终端约3.6万个。截至2023年末,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0.8万辆,车桩比为2.6:1,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呈车桩同增的态势。市内中心城区在2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充电桩数量充足,用户基本可以做到随到随充,说明目前全市公共充电桩已能够较好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需求。
二、对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韧性
2022年沈阳市编制了《沈阳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体系”3个主要目标和“推动节能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等八大重点任务。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专班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完成两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实现了阶段性目标。总体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定位更加清晰;配套体系加速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实力显著提升。
一是在推动节能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方面,龙头骨干整车企业的引领作用显著性发挥,整车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华晨宝马发展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不断推动车型的本土研发、生产和动力电池的迭代。上汽通用北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豪华商务MPV车型升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新车型将于2024年三季度投产。沈阳汽车正在努力盘活现有整车生产能力,加快落地“1+2+N”业务布局。
二是在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方面,动力电池、电驱系统等“三电”布局初具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链实现新突破。全产业链招商顶格推进,市委书记王新伟同志赴深圳与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洽谈,推动招引新能源汽车。市长吕志成同志赴上汽通用总部洽谈导入新能源商务车型。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采埃孚电驱动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采埃孚二期项目正在进行主体钢结构施工。延伸动力电池配套链,以亿纬锂能项目为牵引,与18家亿纬锂能配套企业逐一洽谈,同步规划5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园为动力电池上下游配套项目集聚提供载体。
(二)关于拓展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企合作、校企合作之路
一是在企企合作方面,依托华晨宝马、东软集团等重点企业研发中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高等院校和浑南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促进本市汽车企业、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军转民等领域先进技术向新能源汽车领域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产学研用协同研发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面向行业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信息监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
二是在校企合作方面,沈阳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均单独开设了汽车专业课程并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汽车产业高端人才。中德学院、金杯技师学院、沈阳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都开设了汽车专业,每年输出数以千计汽车产业技师。下一步,着眼于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三电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等文件精神,我局正在制定《沈阳市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三年行动方案》,按照科学布局和适度超前相结合、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创新融合和安全便捷相结合原则,到2026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合理布局、智能高效、适度超前、安全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专用为主、公共为辅、快慢互济、智慧互联的充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实现三环内0.9公里、四环内2公里、市域乡镇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城区内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大幅提升,乡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上升。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同时完善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管体系,提升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到2026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总数达到15万个,车桩比力争达到2:1,其中建成公共充电桩1.5万个以上,满足3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四)关于加快氢能源汽车布局
目前,我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零”的突破,汽车产业向绿色化进一步探索。以沈阳市大东区先行先试区,打造氢燃料汽车产业。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搭建,沈阳华通物流确定20台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应用计划。对接上海重塑、国氢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引进链主推动沈阳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航天三菱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室、中试线建成投入使用,沈阳市首座加氢站启动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感谢贵单位对沈阳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7日
(联系人:战金帅 联系电话:22899009,18704002121)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