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洪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服务体系,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建设,积极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沈阳名片重点推进。特别是在我市举办的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为我市发展工业互联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沈阳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着力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引导企业上云用云、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等方面下大力气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一是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累计达到13个,其中10个已与国家顶级节点连接成功,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前列,涵盖装备、能源、食品等多个领域。禾丰食品、数能科技顺利获批省通信管理局颁发的二级节点域名注册服务许可。特变电工、顺达重矿成功获批输配电、冶金制造二级节点,实现我市装备制造领域二级节点“零”的突破。于洪区联合迈迪公司推进辽宁首家由国资与民资合资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建设。全市累计为二级节点建设单位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5100万元,其中支持建设资金5000万元,奖励应用资金100万元。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示范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动机制,助推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二是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加快。2018年,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引导企业上云实施方案》(沈政办发〔2018〕124号),安排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上云,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限额达200万元。2018-2021年全市累计政策支持上云企业631户,市区两级累计拨付上云补贴资金3亿元,每年带动全市1000余户企业上云。通过政策支持上云,企业在提质、降本、增效方面成效明显,工业企业平均降低运行成本20%左右、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上云技术有力支撑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为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升级显著。我们着力分行业、分领域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9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企业级、专业级、行业级以及跨行业跨领域四个平台方向,涉及能源、输配电、食品、网络防护、数字化培训等多个领域,围绕生产制造、设备运维及现场服务等工业场景,为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新型基础设施战略布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市累计建设5G基站突破3万个,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前列,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全覆盖,重点场所覆盖率95%以上。“千兆城市”正式获得省通管局授牌,国家级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东北地区唯一的超级节点—“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落地并试运行,与北上广共同成为数字高铁新枢纽。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一期项目建成并运营。2021、2022连续两年获批国务院督查激励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等工作成效明显市。
五是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布局加快。2022年10月,工信部印发通知,提出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明确要求重点开展工业互联网政策、网络、平台、安全、标识、资源、应用七个方面内容进园区。为落实工信部和省工信厅有关一体化进园区要求,我市重点围绕中德产业园等3个获批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我市重点推进的12个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24个重点特色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3月24日,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省工信厅、省通管局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召开了2023工赋园区 数智未来--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辽宁首站(沈阳)行活动,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李海花副所长、辽宁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梁颖、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高宇恒进行政策解读,中德产业园作重点园区推介,并组织召开平台服务进园区专题研讨供需对接会,充分征求产业园区意见。通过这次会议,辽宁移动、辽宁联通、辽宁电信、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华为公司等8家企业成功加入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伙伴计划。目前,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市中德产业园牵头,联合和平区、沈北新区成功获评东北唯一一个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欧盟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华为云”平台数字化赋能示范基地两个项目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是东北地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
二、对代表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围绕您提出的3条建议,我们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1.成立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服务体系
2021年,市政府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省工信厅、省通管局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合作协议》。其中,明确在沈阳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落地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并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政府监管支撑平台、企业赋能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安全威胁监测和分析预警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交易平台等五大功能性平台。目前,辽宁工业互联网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云计算平台一期已完成建设,面向全市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协同服务。此外,我们充分调动全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成效,发挥头部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推进中小企业接入行业型或综合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数字化赋能;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通过云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金融产品,推动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
2.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服务。
一是委托中国工联院辽宁分院,为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测评诊断,提出具体解决方案。2022年共为104户企业完成数字化评估诊断。细化收集企业需求,通过点对点和区域性集中走访的方式,组织专家团队入企提供义诊咨询服务,2022年义诊指导咨询企业超过40余户次。二是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我市落地的创新中心,邀请信通院专家为我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建设单位进行专家授课、指导。三是组织华为、紫光、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专家走进企业、走进园区,通过供需对接服务会议开展数字化转型专家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提供精准服务。运用好东北大学和紫光中德联合承建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应用体验中心,开展沉浸式数字化转型学习。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四是发布《沈阳市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能力清单》,涵盖了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域的80家数字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五是充分利用每年在我市举办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邀请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化转型服务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领袖来沈传经送宝,持续组织国内产业链头部企业来我市参会参展,组织我市中小企业参会,并推进与专家、外埠企业开展洽谈合作。
3.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优化政府服务。
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成功举办后,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共同设立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工业互联网赋能转型升级的园区和企业给予支持。2022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并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经我市组织推荐申报,全市共有36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累计获得支持资金1.1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获得政策资金支持比例在2/3以上,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今年,我局正在加快出台实施《关于推动沈阳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将对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推进数字化转型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送服务进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多项措施,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打消“不愿转”、“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视与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4日
(联系人:栾峰 联系电话:22517215 18909822728)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