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建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栏目列表
市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提升沈阳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的提案》(第247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04-11

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会: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沈阳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的提案》收悉。感谢您(你们)对工业领域产业集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你们)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工业领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22年,根据集群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对我市19个产业集群进行了调整,撤销铁西区现代建筑产业集群,将“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更名为“铁西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将“浑南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调整为“浑南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浑南区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重点产业集群19个,按照“东西南北”四大发展空间分布建设,即,东二、西七、南四、北六。(东部2个产业集群,为大东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及零部件2个产业集群。西部7个产业集群,为铁西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化工2个产业集群;于洪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特种机床2个产业集群;新民医药食品、包装印刷2个产业集群;辽中区装备制造及配套产品产业集群。南部4个产业集群,为浑南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苏家屯电力电器、金属新材料4个产业集群。北部6个产业集群,为沈北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医药、智慧2个产业集群;法库陶瓷、绿色食品2个产业集群;康平农副产品及食品深加工、塑料纺织及新材料2个产业集群。)

2022年,我市19个产业集群完成产值5361.58亿元,同比增长4.8%;入驻企业1132户,从业人员21万人。19个集群中,产值达到千亿级2个,其中大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929.2亿元,铁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554.6亿元;产值达到百亿级6个,其中大东航空航天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68.6亿元,铁西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14.6亿元,沈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358.1亿元,沈北智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52.2亿元,浑南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完成产值356.8亿元,浑南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04.4亿元。

2022年,19个市级重点产业集群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大东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68.6亿元,同比增长27.8%;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法库陶瓷产业集群,降幅为19.3%。

二、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产业协调发展

2022年10月25日,经市委常委会第57次会议讨论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总体方案(试行)》,确定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航空、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食品八个重点产业领域,深入实施“双链长制”,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按照“一位市领导、一个市直部门、一批链主企业、一个工作方案、一张推进图”模式,顶格协调、统筹推进。每条重点产业链明确了相应“链主”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建链强链的工作机制。市领导多次召开专班会议,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建设。

(二)聚焦两个重点,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地区共同围绕“一个目标(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两个重点(聚焦头部企业配套企业两个重点)、四项机制(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保障、督导考核推进机制)、六项行动(壮大头部企业规模、提升配套企业配套能力、强化协同创新、建设配套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搭建平台赋能)”,实施专班推进、谋划配套园区、推进项目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强化招商引资、组织产需对接等工作,各项工作加快推进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以实施头部企业竞争力、产业基础能力、公共服务水升、产业集聚水平、市场主体实力提升五项工程为推进举措,强化“双链长制”,着力强龙头、引配套、聚链条、促集聚,研究编制《沈阳市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实施方案2023-2025年》,梳理出项目、任务、园区、政策清单。截至2022年底,我市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为35.2%,较2021年增长3.3个百分点。

(三)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围绕头部企业,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开拓市场、新产品研制、合资合作、融资上市等方面工作。设立IC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培育壮大本地头部企业发展。芯源微、拓荆科技、富创精密等IC装备头部企业接连上市,产值规模实现倍增。会同市发改委与东软集团出台“一事一议”专项扶持政策,东软集团业务合同额超过百亿。支持沈鼓集团加快改制,引入增量资金20亿元。美行科技、北方实验室、宏图创展等企业,已在智慧交通、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等软件领域,成长为国内领先企业,正在加速科创板上市进程。东软医疗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将择机上市。禾丰食品、桃李面包入围轻工业二百强、食品行业50强、禾丰食品入围科技百强。沈鼓集团、三一重装产值突破“百亿”。黎明公司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合作,加快推进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建设。沈飞民机与沈飞国际完成整合,成立新沈飞民机公司,实现强强联合,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民机机体部件供应商。二是聚焦提升配套企业配套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逐步纳入头部企业供应商名录,提高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全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配套企业。积极引导和推动华晨宝马和上通北盛在沈阳本地形成优质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100余家,敏能SE18电池盒生产线建成投产为宝马i3等车型配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进一步提升。推动远程摩擦、世润重工、盛纳机械与华晨宝马、沈鼓集团、北方重工等头部企业开展合作。中铝沈加TA15大规格棒材通过挂机实验,入选沈飞集团合格供应商名录。我市获评2022年度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户,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户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9户,已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7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0户,数量居全省第一。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累计7家,新三板挂牌累计15家,持续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为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能力提供保障。

(四)搭建对接平台,加大场景资源推介力度

持续推进沈阳工业生产要素、链上辽宁等平台发挥作用,构建我市制造业企业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深化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政企、银企、企企对接活动。一是搭平台助企发展。开展了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及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活动,先后组织沈飞民机、沈飞国际召开2022年度供应商大会、第七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机床产业政策宣讲、新松机器人产业链对接会、集成电路头部企业撮合对接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20余场次。依托沈鼓、北方重工集团、三一装备公司等机械装备制造业头部企业,组织66户企业召开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配套对接会,沈鼓集团与沈阳金陵机械、沈阳西城精密等17家企业,三一重装公司与天一重工、沈阳智睿、沈阳铁香等13家企业陆续达成合作。全年新增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54个、29个。二是聚资源帮企对接。扁平化、实体化、属地化运行“惠帮企@链上沈阳”智慧平台,“三直一快”(直送、直办、直达、快办)推动政策落实,精准推送惠企政策近20万次,服务企业109.1万户次,推进政策“免申即享”,兑现政策支持资金28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减轻生产经营负担。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就业用工等生产经营问题1万余件。建立“银企项目融资、部门联动服务”工作机制,已累计组织350余场银企精准对接,为677户企业解决融资112亿元,有效纾缓企业资金压力。

感谢您(你们)对产业集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11日

  (联系人:史鑫  联系电话:22849317  13889884532)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