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沈阳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沈阳振兴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数字经济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会同市大数据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调研,对您所提建议积极汲取的同时,认真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工作开展情况
为加快促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数字产业集聚,推进产业数字转型,做精做细数字政府,共建共治数字社会,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全力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
我们制定政策文件,完善顶层设计,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装备等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加快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加快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创建农业数字化项目,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电商平台为餐饮企业数字赋能,推动商贸领域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经济国际交流。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主线,聚力“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加快推进治理新模式。持续优化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体系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基础支持体系,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
二、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推动数字产业化”建议的答复
1.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是按工信部口径,2022年,全市共有规上软件企业926家,完成业务收入1080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一季度全市软件产业预计完成业务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9%。二是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集聚不断提高,连续5年被中软协评为“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在全国民营软件园中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510家。
2.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装备等电子信息产业。2022年,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274.1亿元,同比增长18%。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16%。加快建设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集群,2022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69.8亿元,同比增长80%。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拓荆、富创、芯源微等重点企业产值大幅增长。
3.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我市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分类架构,形成涵盖18大类、60小类,覆盖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场景分类标准,明确场景建设的路径、方向。以“地区+优质服务商”联合推进的方式,促进供需深度对接,2022年于洪区、皇姑区、大东区联合金蝶、华为等优质服务商,开展专题场景对接活动累计10余场。强调诊断服务支撑,委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实地开展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2022年全面推进场景建设,形成场景培育清单,累计梳理场景315个。
4.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2022年11月7-8日,“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成功举办。大会以“赋能高质量•打造新动能”为主题,开展智能伙伴对话、中德中韩中日工业互联网高端论坛等活动,营造数字转型良好氛围。
(二)关于“推动产业数字化”建议的答复
1.加快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大力推进智能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分类别、分行业、分地区动态调整项目库,2022年度库内推进智能升级项目达到104个。加强服务供给,义诊指导咨询企业超过40余户次。2022年拨付资金7775万元支持16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行业示范项目。2022年推荐近140余个项目申报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新型信息消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场景,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各类试点示范及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政策的多个方向,沈鼓集团、沈阳新松项目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沈阳共兴达科技等项目获评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目前,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和市智能升级项目征集工作。二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我市连续2年获批2021年度、2022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政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获评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华为云平台数字化赋能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公示名单,是东北地区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城市。拥有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企业级、专业级、行业级以及跨行业跨领域四个平台方向,均位居东北地区首位。三是积极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云。2018年,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引导企业上云实施方案》(沈政办发〔2018〕124号),安排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上云,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限额达200万元。企业上云用云成效明显,近5年全市累计备案上云企业708户,政府补贴资金达到4.5亿元,每年带动全市1000余户工业企业上云。通过政策支持上云,企业在提质、降本、增效方面成效明显,工业企业平均降低运行成本20%左右、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2.加快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积极创建农业数字化项目。支持辽中区创建国家数字乡村项目,成为首批117个试点地区之一(全省4个);支持新民市创建辽宁省数字乡村项目,成为首批10个之一;支持辽中区争创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项目建设,计划在六间房镇打造“万亩花镇”,总投资3630万元,打造10万平方米数字化设施花卉繁育基地;根据有关要求,推选新民众盟禽业、新民金泰扬翔、沈北华美畜禽、康平牧原、沈北万盈5家公司申报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目前沈北华美畜禽、沈北万盈两家企业申报成功;积极推荐康平牧原申报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智能牧场项目,目前已完成辽宁新望科技有限公司新民陶花养殖场、辽宁新望科技有限公司新民公柳养殖场、辽宁新望科技有限公司新民公塔养殖场、辽宁新望科技有限公司新民东魏养殖场、沈阳玖晟农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五家智能牧场建设;从种植业、畜牧业、农机三方面积极申报了11个农业应用场景,积极推进辽中区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初步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实现对涉农企业日常管理;实现电商村信息、休闲农业、种子、农药、肥料、质量安全,全市4700余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屠宰企业的管理。二是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电商,推进实施产业村电商、产业镇电商,加强与阿里、京东、腾讯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本地大型平台深度合作;重点扶持具有属地性质的特色电商平台,服务属地电商村、电商镇及县域电商建设,服务于沈阳与北京等对口城市以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之间的对口合作;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加强乡村特色产品企业、基地与市区地利生鲜、新隆嘉等大型商超、社区对接,共同建设农超对接型电商平台;发展电商化农产品,推进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包装、质量安全检测、“二品一标”认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3.加快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推动商贸领域数字化转型。扩大线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规模,认定盛鑫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为我市第二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鼓励区县根据产业特点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促进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挥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引领作用,认定盛大门跨境电商体验店为市级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及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我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一番。二是利用电商平台为餐饮企业数字赋能。指导市饮食文化研究会推出了《吃在盛京》沈阳美食地图,在春节期间开展盛京年夜饭线上推广活动,组织鹿鸣春、老边饺子等餐饮“老字号”参与“盛京家宴”等特色主题活动,同时,与美团合作开设“老字号嘉年华—老字号小吃集市”专栏,其中老边饺子和李连贵熏肉大饼等多家“老字号”门店受到关注,引导美团外卖平台投放线上外卖补贴超千万元,让补贴惠及沈阳市民。三是扩大数字经济国际交流。鼓励全市信息技术外包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2022全市信息技术外包离岸签约额达15374.83万美元,同比增长10.28%。
(三)关于“推动治理数字化”建议的答复
我市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主线,聚力“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加快推进治理新模式。建成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面推进“好停车”“好就医”“好游玩”“好政策”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荣获国家地理信息最高奖项,《人民日报》宣传沈阳市推进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市协同办公平台已联通全市百余家单位,上线“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督考平台。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建成行权治理(监督)体系信息化管控平台。“市民码”全面普及,已实现扫码补贴、扫码就医等服务功能。《经济日报》专题报道我市“一码通城”建设成果。
(四)关于“推动数据资产化”建议的答复
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市于2020年出台《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等,规范我市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开放相关工作,形成了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流程及政务数据共享事项争议的协调处理机制。二是数据共享开放体系持续优化。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已连接我市97个部门和13个区、县(市)政府,并有序归集我市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沈阳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已发布市直相关部门及区、县(市)政府的可开放类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约1900余个,发布数据约213万条。三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为目标,加快“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3万个,重要场所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5G网络通达率达100%,沈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成功获批投入运行。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建设及运营。稳定开展“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的运营工作,支持建设分行业、分地域的骨干节点并接入超级节点(沈阳)。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搭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13个,其中11个已与国家顶级节点连接成功,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四是制定政策文件,完善顶层设计。为加快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制定《数字沈阳发展规划》《“数字沈阳”建设行动计划》《数字沈阳重点项目清单》《沈阳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2-2025年)》,大力推进数字沈阳建设工作。为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制定《沈阳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沈阳市2022年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方案》和《沈阳市2022年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全面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数字经济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 3月 30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