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建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栏目列表
市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协委员提案
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强制造业企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提案》(第019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19-08-13

韩红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制造业企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沈阳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主要包括汽车产业、航空产业、机器人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近年沈阳市积极抢抓中央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沈阳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扎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机器人、民用航空、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369.5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工业的68.8%;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同比增长4%,占全市工业的70.6%。

2018年,全市拥有装备制造业624户,完成产值3620.5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工业比重68.2%;完成增加值924.6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市工业比重68.6%。

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掌握一批先进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700亿元,年均增速达10%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68%以上。产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3%,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到2030年,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处于东北亚领先地位,开发出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先进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

三、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

聚焦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通用石化重矿装备、电力装备、集成电路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九大领域,增强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

以优化供给结构和提升供给质量为重点,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和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聚焦产业链短板,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换代、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等技术改造。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技术中心,联合攻关,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开发平台,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开展行业基础和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企业研发一批新产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级技工队伍、研发专家和团队、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对加强制造业企业升级和人才储备的建议的答复

2016年5月,沈阳获批国家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晨宝马合作实施了全新职业教育项目,2016年9月28日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签署《关于中国新型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学院成为华晨宝马新的合作伙伴,开始筹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和跨企业培训中心。

2018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启动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9000平方米。项目建成之后,一方面改善学院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双元教学全面开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另一方面也将聚焦一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的技术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及创业服务中心,逐步将跨企业培训中心建成服务沈阳高端应用型人才的智能制造公共培训基地。

同时,为规划我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按照有为市长在《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通知》上“抓紧研究制定我市加快AI的规划和政策意见”批示要求,我市迅速启动了“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在沈阳建设人工智能人才聚集新高地,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实现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引进为沈阳所用;提出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手续办理流程,在创新创业、子女入学、家属安置、住房医疗等提供保障和服务的举措;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赴省外、国外开展学术交流,提升综合技术水平;打造成人工智能创新特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未来,我市将全面落实沈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已实施的各项政策,重点围绕打造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发展的共性问题和迫切需求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城市品牌、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政策法规的重大改革与创新,研究出台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探索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建设人才聚集新高地

创新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与方式,实现先进装备制作领域高端人才为沈阳所用。坚持“离岸”与“落地”相结合,在中德产业园、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鼓励有能力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转化技术成果,落实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

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根据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建设特色园区和创新社区,推动应用产品、技术在特色专业园区的集中示范应用;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众创空间,培育产业快速发展;鼓励企业或研究机构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

(三)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

积极发展双元教育,制定实施沈阳市双元制教育方案,探索建立以现代学徒工制度为核心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双元办学模式,开创政府引导、三方参与的双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重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构建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六所中等职业学校为支撑的沈阳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打通职业教育互通立交,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建设中德学院、德国中心和国际学校,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不断深化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改革,逐步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四)建设人才管理试验区和创业基地

加快人才管理试验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管理试验区试点建设,拓展创新创业服务内容,以政策创新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区域人才竞争高地。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域现有优势,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城、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国际新兴产业园科技创新驱动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级人才创业基地;以沈阳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引进和培育机器人领域领军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机器人产业人才创业基地;以建设中德沈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为契机,依托装备制造业、现代建筑产业、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人才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基地创业。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4月12日

                                                                                                

(联系人:于淼  联系电话:18640183136)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