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沈阳汽车产业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沈阳汽车产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主导编制了《沈阳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前期开展了极具深度广度的产业调研,做了大量的组织策划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市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感谢您的贡献和付出。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第一部分 加快发展沈阳汽车产业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沈阳市汽车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逐步形成了以乘用车和汽车发动机为重点,以商用车、专用车、轻卡及汽车零部件为补充,具有一定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能力的生产体系,汽车产业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9年,全市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9.1亿元,增长2.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5.4%;完成工业增加值661.7亿元,增长1.9%。其中,整车完成产值1931亿元,增长3.8%;汽车零部件完成产值498.1亿元,增长0.5%;新能源整车产量33155辆,增长53.2%,较2018年净增11508辆,完成产值165亿元,增长50%。
(一)传统汽车
——整车方面,共有整车企业5家。分别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华晨雷诺金杯有限公司、华晨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沈阳华晨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近几年华晨宝马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19年,华晨宝马实现了增长,其他企业均呈下降态势。未来华晨宝马将生产新3系、X2、X3纯电动等新车型,2022年形成产能82.6万台;华晨雷诺金杯计划生产雷诺品牌Traffic、master,到2022年产能达到15万台。
——汽车零部件方面,全市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36家,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发动机、车桥、座椅、变速器、内外饰件、冲压件等一级配套产品为主体,以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动材料、座椅材料等二、三级配套产品为补充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底盘类零部件、车身类零部件是我市汽车零部件的优势产品,种类齐全,除能够满足本地配套需求,部分产品给外地配套。
(二)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整车方面,全市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5家,分别为华晨宝马、华晨中华、华晨雷诺金杯、五洲龙、华龙。华晨宝马2019年生产新能源汽车33155台,主要产品为华晨宝马530LE及X1混合动力汽车、之诺60H混合动力汽车,2020年产能4万台的X3纯电汽车项目将投产。华晨雷诺未来规划生产雷诺品牌新能源商用车及物流车,到2021年产能将达到6万台。
——新能源零部件方面,全市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包括华晨宝马动力电池、国科金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恒大轮毂电机、恒大动力电池等。目前,华晨宝马动力电池已经形成3.3万套产能;二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到8.1万套。国科金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低温高倍率磷酸铁锂系列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恒大轮毂电机、恒大动力电池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为新能源整车配套。
(三)空间布局情况
沈阳汽车产业已基本形成大东、铁西、浑南、苏家屯四个汽车产业区。华晨宝马、上通北盛、华晨中华、华晨雷诺金杯等整车企业聚集在大东汽车城和中德产业园,金杯车辆正在辽中区建设新工厂。零部件企业重点分布在东(以大东区为核心,包括沈北新区)、西(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包括于洪区)、南(以浑南区为核心,包括苏家屯区)三大产业聚集区,聚集汽车零部件企业230家,占全市比重87.1%。
(四)发展优势
一是具有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整车生产企业。拥有华晨宝马、上通北盛、华晨雷诺金杯等世界级品牌整车企业,整车生产制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整车研发能力;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引领和聚集能力。
二是具有较好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基础。我市可生产汽车零部件产品200余种,拥有华晨宝马、航天三菱等动力总成工厂,汽车发动机、内外饰、底盘类零部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除本地整车企业外,还为奔驰、沃尔沃、大众等国际知名车企配套。
三是具有整车研发能力。华晨宝马新研发中心是宝马在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投资10亿元、拥有300名技术人员。华晨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具备整车研发能力。华晨雷诺金杯在与沈阳战略协议中,明确将在沈阳布局研发机构。
四是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设了汽车专业课程并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沈阳与宝马合作开展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组建了中德学院,共同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全市技能人才66.5万人,高级工以上达到27%。
五是具有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以大东汽车城、中德产业园及苏家屯、浑南等地区,规划布局“2+2”(两个集聚区和两个配套区)汽车产业空间,共18.6平方公里,2020年前可用产业用地约10.2平方公里。
六是是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未来三年,新能源在运输领域有较大市场需求,全省共计9.2万台。其中我市有6万台,其中公交车辆1500台、客运车辆2000台、运货车辆5万台、巡游出租车辆6600台、网约车辆1500台;其它城市3.2万台。
七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在土地、人才、补贴等方面,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振兴78条、人才24条政策、9条人才新政补充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推广,制定下发了《沈阳市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 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实施方案》和《“电动沈阳”工作方案》。同时,国家自贸区、综保区、中德园等国家级平台,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和集聚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部分 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按照将沈阳建设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中心之一的定位,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的目标是:做大做强传统车企的品牌优势,推动传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纯电驱动及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着力提升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到2023年,汽车整车产量达到150万台,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占比不低于20%,产值800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户数达到350家,产值1000亿元,本地配套率不低于60%。建设覆盖全市的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基础设施,建成公共充电桩3万个。
为全力推进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对沈阳市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机构进行了调整并组建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有关委办局作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全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制定汽车产业政策,决定汽车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推进重大项目以及汽车产业支撑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
第三部分 下一步工作
(一)推动整车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华晨宝马持续打造“两中心两基地”:即在沈阳建设宝马亚洲发展战略中心、亚洲技术研发中心和宝马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全球重要出口基地。加快华晨宝马新工厂建设,推动宝马新3系及X2、华晨雷诺Traffic, Master等车型2021年前投产。推动传统整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华晨宝马X3纯电动车2020年实现投产,增产4万台/年;确保华晨雷诺金杯2021年投产新能源商务车及物流车;积极引导上汽通用公司积极在沈阳北盛工厂进行新能源车型布局;继续推动华晨与北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
(二)提升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针对我市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中的自动变速箱、汽车电子、增压器等空白产品,积极与采埃孚、博世、三菱重工等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对接洽商,开展补链招商。吸引一批新能源零部件重点项目,推动华晨宝马与宁德时代协商,争取宁德时代尽快落地;确保华晨宝马动力电池PACK工厂二期、妙盛电池年内投产,一汽普雷特项目2020年永磁电机产品实现试生产;国科金能正极材料扩大市场规模,解决东北地区动力电池低温问题。同时,引导华晨动力机械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向新能源汽车配套积极投入研发。
(三)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北方为第一目标市场,重点发展适合低温环境下启动和充放电性能好的新能源乘用车,适度发展新能源专用车,稳步推进新能源客车发展。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依托华晨宝马、华晨集团企业品牌和技术优势,发挥国际品牌优势对自主品牌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经济型乘用车、中高级轿车和SUV;新能源专用车领域,依托华晨雷诺金杯和金杯车辆,重点发展纯电动物流车、行政执法用车、环卫车、电力等市政服务用车等专用车产品,将金杯品牌城市电动物流车打造成具有本市特色的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领域,依托沈阳五洲龙和华龙新能源生产资质,稳步推进城市公交、通勤班车、旅游、租赁等领域新能源客车产品发展;引导本市企业加强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加快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四)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要立足自身实际和沈阳经济区的发展需求,突出东北地区城市定位和特点,加强辐射和带动作用,探索适合高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路径。按照“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为目标,以车路协同为主要内容,以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为切入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带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工作思路,拟同步规划建设大东、铁西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
(五)构建完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全市充电站数量达到300个,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3万个。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的作用,为政府、新能源汽车企业及用户提供数据支持。推进建设沈阳汽车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沈阳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华晨宝马在沈阳建设无人驾驶测试中心。支持华晨宝马、华晨研究院、华晨雷诺金杯三个研发中心建设,引导华晨宝马、华晨雷诺、华晨集团大力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不同阶段自动驾驶技术攻关。利用宝马、通用、华晨雷诺、金杯四大整车品牌优势,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汽车金融公司,为一二级汽车销售商和汽车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汽车金融服务。
(六)加大汽车市场培育力度。布局发展微巴士业务,实现公交地铁摆渡功能,促进通用北盛GL8、华晨雷诺金杯Master等商务车产销量提升。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未来3年,力争推广1500台纯电公交车、5000台新能源货运车,吸引新能源客车及物流车企业到我市落户。到2023年力争实现5万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动汽车消费,4S等汽车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放开皮卡车进城限制,有力促进商用车销售。推动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和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展览会两大国家级汽车展会提档升级,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形成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引领行业发展的汽车类展会。
(五)强化保障措施。着眼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制造中心的目标,配合市发改委尽快制定符合沈阳实际、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面向企业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沈阳实际,出台支持沈阳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配套文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整车企业及社会资本共建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汽车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3月30日
(联系人:吕凌盟 联系电话:22723974 )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