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
现就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增强中心城市资源配置引领作用,助推沈阳城市圈建设提质提速的提案》,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按照《2021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重点工作任务》、《沈阳市2021年沈大合作交流重点工作清单》、《沈阳市2021年沈大合作交流重点活动清单》及省、市有关要求和安排,扎实推进区域之间、城市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助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质提速。
一、沈大合作方面
一是加强与大连市工信局协作,建立健全两级联动机制。视疫情防控情况适时开展互访(或电话视频会议),由双方主管领导就合作意向、项目推进情况等进行沟通;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随时就合作进展情况进行信息共享,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是邀请大连相关企业参加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产业链龙头企业配套等活动。加强两市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两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配套。
三是立足两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协同建设装备制造产业、机器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航空产业等基地,形成科学的产业分工体系,注重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配套合作,利用沈阳宝马、通用北盛等主机企业的优势,扩大与大连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项目合作,拓展汽车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大连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及大连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等零部件企业与华晨宝马、上通北盛不断加大零部件供应规模,提高沈阳的辽宁信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对大连英菲尼迪公司进行的零部件配套能力。拟于11月组织沈阳、大连的汽车企业参加“中国(沈阳)韩国周”的中韩汽车产业交流合作对接会,推动两地汽车企业与韩国汽车企业交流合作。
四是继续开展我市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组织我市会员企业积极参加年度会议,加强与大连理工大学技术攻关、创新合作。重点推进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新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实施,包括:在新产品方面,双方联合开发75KW和112KW系列气浮轴承高速鼓风机、超大型风洞压缩机研制等;在单元技术方面,重点围绕多传感器融合的刀具状态智能监测、机组扭振、透平压缩机组关键部件生产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模拟计算优化等研究。
二、沈鞍合作方面
推进特变沈变公司与鞍钢配套合作对接项目。年底前完成全年钢材配送任务,确保钢材质量良好且配送及时。提升重点企业在都市圈城市间配套比例。拟于6月份召开装备制造业企业企业产品配套会。为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企业产品配套对接,结合全市产业基础能力和资源,围绕通用石化装备、机床、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产品链优化提升,依托产业龙头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变沈变等重点龙头企业,组织鞍山、本溪、阜新等地企业召开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配套会。
三、沈本合作方面
推进本钢宝锦(沈阳)汽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投产。推进项目复工建设,进行厂房、综合楼和附属设施的内外装修工程,完善厂区道路和辅助设施建设。完成主厂房钢结构封顶、综合楼框架主体封顶后,主体工艺设备进场,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力争年底前完成竣工试生产。
四、都市圈各市合作方面
一是召开产业配套对接会。组织北盛通用、沈鼓集团、机床集团等沈阳龙头企业与都市圈其他城市产业配套对接会。
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推广工业设计服务。组织沈阳创新设计服务有限公司等平台企业,面向都市圈各市企业开展服务合作,协助提升企业综合生产力、产品溢价,为企业打造高增长、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形成典型案例,发挥示范效应,在各市推广。上半年,拟于5月份在鞍山与当地工业设计机构合作组织召开1次工业设计科普活动,4月份争取为铁岭特种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型号阀门销售进行工业服务设计,6月份与辽阳给排水设备阀门有限公司企业产品宣传设计方面进行合作;年底前,与辽宁石化机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就该公司恒温设备进行工业设计服务合作。
三是开展精益管理培训。对接都市圈各市,了解企业精益管理需求,在沈开展精益管理培训。5月底前,与都市圈各市工信局建立工作联系,保持有效沟通,依托各市工信局开展调研摸底,重点了解当地企业管理水平、实际特点、培训需求等情况。10月底前,依托我市精益管理培训资源,拟制培训计划,协调培训师资和场地,根据都市圈各市需求,组织都市圈各市工信局及相关企业精益管理培训,向都市圈各市推广我市精益管理经验。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3月23日
(联系人:卢彤 联系电话:22731184)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