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沈阳市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沈阳市围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中心,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整体上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实力增强,配套能力稳步提升,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提速,成功引入了恒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轮毂电机等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项目。
2020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32000辆,产量实现突破,相当于2017年的15倍,实现工业产值约为160亿元,产量和产值与2019年持平。华晨宝马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集成能力;国科金能公司拥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低温(-20度)磷酸铁锂电池及材料技术,目前已经量产。恒大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将于2022年投产,届时将形成每年10万台的生产能力。自去年以来,德国采埃孚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及电控系统、韩国科伦斯电动汽车马达驱动装置等项目先后签约,中汽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敏能集团和凌云公司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项目陆续投产,中车电动客车等项目已经过多轮洽谈。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阶段成效。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设公共充电终端1633个,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0400余辆,占全部机动车辆的0.44%。其中纯电动物流车307辆,纯电动公务车30辆,纯电动公交车484辆,今年还将更新1128辆,届时全市公交车将全部更换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沈阳市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采集与监测平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大数据中心结合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研发了沈阳易充电APP已经上线运行,可以有效帮助车主解决寻桩找桩难的问题。市工信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制定的《沈阳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已正式出台。
二、对代表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推动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局已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沈阳市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及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将报市政府审核同意后出台。对您所提出的统筹做好充电设施及智能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强化产业链配套、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建议,我们都将在《实施方案》中体现。
(一)统筹做好充电设施规划与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在新建建筑物充电设施、已建成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公共机构充电设施建设以及构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相应安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商业合作模式,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充电服务企业。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二)统筹做好智能路网的建设
以大东区和铁西区为先行区,在全市范围内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通信设施、智能路侧设备、车载终端等之间的智能互联,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2021年底前,建成一条智慧公交示范线路。
(三)强化产业链配套,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
1.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面,加快推进华晨宝马动力电池组装车间扩建项目、恒大动力电池项目建设,2023年底前形成10GWh/年的生产能力;在新能源电机方面,加快推进恒大轮毂电机、科伦斯电机、采埃孚电驱动等项目建设,2023年底前形成20万套/年的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电子控制、“三小电”系统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我市,支持互联网、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健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扩大新能源整车生产能力。引导传统整车生产企业向电动化转型,加快大东、铁西、浑南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提升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能力。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支持华晨宝马新工厂建设,2022年底前建成投产,将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打造成宝马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支持恒大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2022年底前建成投产;推动上汽通用在沈阳北盛基地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新能源商用车方面,支持华晨雷诺金杯公司加快新能源汽车型实现批量生产。加强与新能源商用车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引进新能源物流车、环卫车、客车等整车生产企业,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产品种类。
(四)加大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沈阳市委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盛京人才”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高地的意见》和《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的补充意见》,市人社局出台了29个人才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现已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以上政策的实施为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储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组织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实施“引博”工程,实施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支持留学归国人员来沈创新创业,实施中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税收补贴政策,实施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开展博士后资助工作,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让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创新激励、人才服务保障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近年来,市教育局紧密对接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国家战略和辽沈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围绕培养先进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所需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调整布局,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着力集团办学,推进校企融合。市教育局先后与宝马公司和新松公司签订职业教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广泛开展集团办学,通过联合开展基地共建、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互训、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就业创业等工作,推进就业、职业、产业、行业、企业等“五业联动”,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二是着力试点改革,推进协同育人。市教育局以“沈阳市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1+1+N”双元体系探索,引进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探索沈阳本土化人才培养范本。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工厂化办学、双元制教学”,与华晨宝马、德科斯米尔、欧福、宝驰等德企共同开展双元制订单人才培养,将“双主体育人”贯穿校企合作项目的全过程,形成了的课程项目化、师资认证化、设备生产化、基础通用化,使职业素质、企业文化和技能培养贯通的“四化三贯通”双元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围绕对策建议,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扩大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深入推广,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完善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激励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踊跃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
感谢您对沈阳汽车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9日
(联系人:吕凌盟 联系电话:22723974)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