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建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栏目列表
市人大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建议
市人大第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开复工的建议》(第99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0-04-01

王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开复工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部署要求,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市工信局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县区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工业企业包保服务,严格标准、突出重点,努力把疫情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25日,全市1453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1450户,复工率99.79%,返岗职工总数243780人,返岗率74%。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1409户,开复工1406户,复工率99.8%。全市产值和纳税前100名企业以及世界500强在沈投资48户企业全部复工;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5户,复工263户,开复工率99.2%。

二、主要工作及举措

(一)健全组织,科学统筹各项工作

建立了市、区两级“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企业开复工组织领导机构。市级层面,在市防控指挥部下设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协调组和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协调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卫健委、交通局等市直部门及13个地区共22家单位为成员,办公室均设在市工信局,统一谋划企业开复工各项工作,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稳妥、分类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制定下发了《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分别建立了重点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日报告制度,每日形成工作专报报市防控指挥部,累计报送专报37期。区级层面,13个地区均形成了主管副区、县(市)长专门负责,工信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制定下发了《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从制定复工方案、全面梳理复工情况、调度复工复产问题、强化复工保障、压实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各地区政府为实施主体、工业企业负责人为责任主体,推动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复工复产的各种困难。稳妥推进其他规上企业复工复产,对重点工业企业外的其他工业企业全部摸排清楚,确保企业应复尽复。

(三)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复工复产

1.建立企业复工防疫监督机制。制定下发《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指南》,围绕“基本防控、重点区域防控、业务流程防控、防控信息传递、紧急举措、防护设施、管理举措”七个方面,制定了72项具体指引,指导企业严守防疫安全和生产安全两条底线,科学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指导企业落实各项防疫措施,返岗人员及时报告个人旅程信息和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症状就地隔离、及时送诊排查,健全日常清洁消杀、体温监测等制度,采取分时上班、错峰上下班、在线办公等多种措施,平衡交通和防疫检查流量,减少潜在接触风险。

2.建立企业复工跟踪推进机制。制定下发《市工信局关于实行重点工业企业开复工情况日报告制度的通知》,及时汇总工业企业开复工数据,作出针对性的分析,每日向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情况。建立了沈阳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平台,与规上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互通,实现对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各类情况的实时统计。组织企业每日填报复工复产工作日志,开复工前重点填报复工准备工作、复工审批等情况、复工复产受阻问题等,复工后重点统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防疫物资需求等情况。特别是针对外地返沈人员情况设立专门模块,组织企业如实填报返沈人员隔离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区企业已将1397名外地返沈工作人员信息录入平台,市区两级可实时监控。

3.建立企业复工包保帮扶机制。建立市领导帮扶机制,采取“市领导+企业管家+企业联系人”模式,市政府共17名领导对76户企业进行包保,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全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开复工。截至目前,市领导包保的企业已开工74户,有10名市领导先后到企业调研走访和召开视频调度会,了解企业开复工和防疫情况,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短缺、用工及资金等的问题。贝卡尔特沈阳精密钢制品有限公司因学校通知所有实习生不得到岗,73名实习生不能按时复工,直接影响产量20%以上。2月19日,李松林副市长与企业直接通话,并协调教育部门解决该问题。市教育局立即响应,20日通知企业实习生全部复工,确保了企业及时恢复产能。同时,在“万人进万企”基础上,着眼集中服务,建立“企业管家”制度,选派141名机关党员干部,分行业与330户企业精准对接,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准备,实时搜集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好问题困难,稳妥、有序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四)加强协调服务,支持推进复工复产

利用市、区两级工业企业开复工协调机构,发挥沈阳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平台作用,实时搜集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建立企业开复工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机制。区县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市协调组办公室协同市直有关部门推动解决,防疫期间累计处理各类问题316件。其中,按问题分类:协调推进防疫物资配套企业供货相关问题118件;协调处理企业人员和物资运输问题18件;协调企业用工问题32件;协调处理企业用电、安全生产、防疫检查等问题30件;协调防疫物资相关问题118件;按成员单位分类:公安局78件、大东区37件、浑南35件、沈北新区34件、苏家屯区32件、铁西区24件、和平区14件、于洪区12件、皇姑11件、辽中区8件、沈河6件、法库县5件、新民市2个、康平县2个。

1.解决企业开复工要素保障问题。重点协调水务、电力、燃气蒸汽、通信、供暖、交通等部门解决好复工企业生产要素保障问题,针对重点企业或中小民营企业集中的区域,必要时组织临时公共交通工具,确保职工上下班交通顺畅。为保障特变沈变公司如期复工,工信局积极联络市交通局及虎跃客车公司,恢复特变沈变公司通勤班车运营,并实施全面消毒,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企业正常恢复生产。

2.打通复工企业配套链、运输链堵点。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前后,在省外配套供应、物流运输等环节出现的企业人员返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滞留或封堵问题,积极与各地区工信部门强化沟通衔接,建立地区间协调联动的问题解决机制,同时协同发改委等部门进一步扩大外地部门的沟通范围,提高配合效率。累计向外地工信部门、企业发放公函83次,为特变沈变等48家企业解决物资材料、物流运输等问题93次,协调了80家外地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通过与天津、苏州市反复沟通,两地批准了华晨宝马20家供应商提前复工,保障了华晨宝马复工复产。帮助上通北盛公司协调江浙沪皖40余家供应商复工生产。

3.解决企业防疫物资需求问题。依托市防控指挥部统一调配调度,会同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在进一步扩大本地防疫物资生产的同时,市规上工业企业协调组办公室组织工业企业与防疫物资生产和销售企业对接,解决口罩、消杀用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需求紧张问题。先后为华晨宝马、娃哈哈启力、迈思医疗协调购买600余台红外线测温仪,协调消杀剂生产企业为华晨宝马、远大公司及浑南区150家中小企业提供乙醇消毒液8000余瓶,为269户企业调拨口罩36.48万片,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两不误”。

4.缓解企业“用工荒”难题。疫情期间,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部暂停组织线下招聘活动,市人社局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服务活动,利用沈阳政务服务网、盛京好办事APP、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网、沈阳就业人才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开展网上招聘服务。截至目前,共发布岗位信息8635条;引导求职者通过线上招聘服务平台,查询岗位信息,在线发布和投递求职简历。市人社局联合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组织举办针对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中高级人才等群体的网络招聘会,围绕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组织举办沈阳经济区网络专场招聘会,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持。

(五)强化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1.贯彻落实省、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一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通过中小企业商会、协会、企业管家等微信工作群转发《辽宁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解读政策支持内容和申报程序。累计指导20余户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准备申报材料,帮助企业与相关主管部门协调,早申报、早落实,解决企业资金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二是贯彻落实“沈阳市应对疫情支持复工复产的17条政策”。广泛宣贯政策,指导400家企业进行了网上注册、备案用工人员6000余人,24户企业减免税费212万元,5893户承租市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企业豁免租金7727.24万元。落实中小企业“水电煤”可延期缴费3个月,且不计入“欠费”统计政策。向全市各区、县(市)工信部门下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中小企业申请缓缴电费的通知》,指导企业向供电公司申请,可延期3个月暂缓缴纳电费。积极帮助企业与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沟通对接,着眼让企业少跑腿,简化申报流程,属地供电单位每3个工作日将缓缴电费企业申请名单集中报送各区、县(市)工信局进行批量复审。截至目前,已受理申请缓缴电费用户1681户,缓缴电量约0.78亿千瓦时,缓缴电费约5100万元。

2.制定下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政策。一是制定下发《关于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指导意见》,从防疫物资、交通运输、企业用工、职工生活、医疗服务、子女教育、审批服务等七个方面,研究提出15条具体举措,协同全市各部门行政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好开复工过程中“原料供应难”、“物流运输难”、员工“就餐难”、“返城难”、“通勤难”、“就医难”等困难问题,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二是制定下发《市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帮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疫情防控措施、防护物资、源头排查、内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六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给予帮扶支持,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防疫安全,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安全平稳恢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

为继续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市工信局将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原则,与相关市直单位、各区县政府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及时分析研判我市疫情形势,确保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

二是针对资金不足等问题,积极、精准与国开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三是针对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我们将协同区县工信部门通过行业协会、或相关媒体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积极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扩大销量,促进企业正常生产。

四是针对原材料运输问题,指导存在问题企业向所在区工信部门提出运力需求,所在区工信部门向各区交通运输局或市运输中心各区大队协调运力需求申请,统一为需求企业提供运力。

五是将持续贯彻“企业管家”制度,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对每户企业调度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服务,主动作为,创造有利条件,稳妥、有序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提升企业复产率。


感谢您对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3月30日

(联系人:董立业   联系电话:13897926259)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