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建设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栏目列表
市人大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建议
市人大第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给予产业升级自动化设备研发与制造及政策扶持的建议》(第0281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3

张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给予产业升级自动化设备研发与制造及政策扶持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的信心和决心。沈阳是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中心城市,创造出众多的“大国重器”,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雄厚的创新资源。沈阳将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突出优势,扬长补短,着力提升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填补空白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汽车制造业运行情况。中国汽车近三年来产销量增幅大幅收窄,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汽车产量2780.9万台,下降4.2%。沈阳市汽车产量也呈下滑态势,但在华晨宝马的强势拉动下,全市汽车产业产值实现了较快增长,2018年,全市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55.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4.4%;完成工业增加值669.7亿元,增长11.6%,占全市工业比重49.7%。

(二)机械制造业运行情况。沈阳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处于缓慢下降态势,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制、智能制造应用、精益管理、开拓市场、服务型制造等一直都是产业发展的重点。2018年,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38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9.3亿元,占全市比重20.9%,同比下降3%;完成工业增加值217亿元,占全市比重16.1%,同比下降7.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2亿元,同比下降8.6%;完成利税总额35.6亿元,同比下降39.2%;完成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下降63.3%。

(三)机器人产业运行情况。2018年以来,我市机器人行业主要围绕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这条主线、通过完善支撑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保持了行业的快速增长,2018年实现收入105亿元,生产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6300台套。

  1.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整车产业概况

    沈阳市共有整车企业5家。分别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华晨雷诺金杯有限公司、华晨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沈阳华晨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金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华晨宝马和通用北盛相继落户沈阳并实现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我市汽车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到沈阳投资建厂,同时也培育了一批本地优秀零部件企业进入到宝马、通用等整车配套体系。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及相关企业264家。

  2. 机床产业概况

    全市机床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户,龙头企业为沈阳机床集团,高成长性企业有沈阳高精数控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沈阳海默数控机床公司,零部件配套企业100余家,整机企业产品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主,产品有6大类63个系列,涵盖金属切削机床大部主机产品。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实施以来,沈阳市共组织14户企业/科研院所申报并立项43项,43个项目争取国家财政经费支持应到位资金累计为9.6亿元,沈阳市按照中央财政投入经费20%给予35个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支持1.2亿元。

  3. 机器人产业概况

    沈阳市机器人行业基础雄厚。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依托自动化所建立的国内顶级的机器人研究机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沈阳市机器人行业产品线集中了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类产品,形成了以浑南、铁西等为支撑的产业布局,拥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通用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众拓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等15家机器人企业。

  4.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招商方向和工作重点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大,一批重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如美国江森、德国ZF集团、日本三菱发动机、上海汇众公司等相继在沈阳投资建厂,使沈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品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线不断扩大。下一步沈阳市将在以下几个方向重点开展招商工作。

    (一)传统汽车零部件

    积极对接引进还没有在沈阳建厂的华晨宝马、通用北盛等整车企业的外埠知名零部件供应商。针对我市零部件的空白产品,如自动变速箱、汽车电子、增压器等,积极与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对接洽商,开展补链招商活动,补齐我市产业链短板。

围绕增压器、精密发动机铸件、发动机活塞、油泵等产品,重点针对上海菱重增压器有限公司、诺玛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马勒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喷达汽车精密部件有限公司等目标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围绕发动机控制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车载影音娱乐系统等产品,针对电装投资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阿尔卑斯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延锋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宁波均胜股份有限公司、哈曼科技有限公司、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等目标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围绕排气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轮毂等产品,针对天纳克-埃贝赫排气系统有限公司、佛吉亚排气系统有限公司、布雷博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尼亚普科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标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围绕车身冲压件、汽车玻璃、内外饰等产品,针对宝适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旭硝子汽车玻璃有限公司、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格拉默车辆内饰有限公司、威意特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等目标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围绕汽车用钢材、铝制品等产品,针对天津立中合金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神钢汽车铝材有限公司、诺贝丽斯铝制品有限公司等目标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加强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协鑫集团、恒大集团新能源等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接,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三小电”系统、轻量化材料、充电基础设施设备、智能网联车载系统等零部件项目上取得突破。

对重点行业的配套链和销售链情况开展深入调研,围绕企业需求开展产融对接、产需对接、军民融合、科技对接。通过组织企业开展配套对接会和金融对接会,在机械装备、军工、汽车、IC装备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开展全方位市场调研与对接,并对沈阳机床与远大、沈阳海默、沈飞,沈阳宏远电磁线与特变沈变等开展点对点对接,采取组织企业参加本地会展、外地会展、对接会对接、线上与线下对接等多种形式,推进产需配套,加大企业市场开拓力度。

(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重心

围绕装备制造业企业需求开展产融对接、产需对接、军民融合、科技对接。通过组织企业开展配套对接会和金融对接会,在机械装备、军工、汽车、IC装备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开展全方位市场调研与对接,并对沈阳机床与远大、沈阳海默、沈飞,沈阳宏远电磁线与特变沈变等开展点对点对接,组织企业参加本地会展、外地会展、对接会对接、线上与线下对接等多种形式,推进产需配套,加大企业市场开拓力度。

在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食品饮料等行业领域,引导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线或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并建设成行业智能制造标杆。加快服务机器人市场培育,在家庭教育、医疗服务、养老陪护、公共安全、无人驾驶等领域积极推进服务机器人应用示范,培育服务机器人新经济增长点。

  四、当前工业招商支持政策

    (一)土地政策方面。对华晨宝马新工厂配套商可优先供地,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实施灵活出让款缴纳方式,首期缴纳比例不低于50%的条件下,可在1年内分期缴纳。鼓励提高工业投资强度,对符合规划、在存量工业用地范围内新建、重建、扩建项目,提高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提供标准化厂房,采取“先租后让”供应方式。

(二)投资政策方面。实施固投补助支持,按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一年期投资补助,重大项目可提高补助比例。支持全国性、区域性市场供应商,按照年度开办费用的30%,分别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支持成长型小微企业,对获得本市内的银行贷款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三)税费政策方面。实施税收优惠,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宝马配套企业,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对应的优惠政策。给予税收补贴,对产值、税收贡献率大的供应商,给予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两年的等额财政补贴。实施“零收费”,除资源类、补偿类收费外,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纳税贡献奖励,对缴纳增值税额排名前30名且增长15%以上、缴纳增值税增加额大于300万元的企业,按照缴纳增值税增加额的3%给予最高不超过300 万元一次性经济贡献奖励。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由1.5%降至1%),免缴诚信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支持用电大户、工业园、企业联合申请直供电,扩大峰谷分时电价实施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自建外部供电工程,免收多回路供电费;推行热计量收费,降低企业用热成本。

(四)科技政策方面。支持在沈设立研发机构,符合国际研发机构基本条件的,按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新批准为国家级、国家地方联合设立、省级研发机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鼓励科技成果在沈转化,对引进外埠重大成果项目,按研发投入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开发、转让合同的输出方,按合同额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资金补贴。

(五)人才政策方面。沈阳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24条支持政策措施,通过给予资金资助、购房租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顶尖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及博士、硕士等来沈发展。提供高端医院、国际学校等生活配套服务。

 五、对工业企业产业升级投资的政策支持

加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政策支持力度,在奖励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民营企业智能升级改造的支持,分层次、分领域推进各行业智能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对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期不超过3年),按实际投资额度(含新设备投资或改造投资、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投资)20%给予补助,单体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在财政资金预算方面,计划每年支持10-15个行业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平均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1.5亿元。覆盖全市各行业(动态调整,向我市重点行业倾斜),3年累计预计支持30-50个示范项目项目,累计投入财政支持资金3-4.5亿元。

 

 

以上是我们对本建议的答复,尚请不吝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史德祥   联系电话:81272088)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4月17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