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第676号提案的答复
郭锡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预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此提案非常具有前瞻性,对我市预制食品产业的发展问题把脉准确,此提案科学、可行,对指导我市今后打造预制食品产业集聚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局对此高度重视,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市场局、沈北新区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预制食品产业涵盖了速冻食品、方便菜肴、即食食品等多个品类,形成了宫廷菜、王府菜、市井菜、民俗菜、民族菜相结合的辽菜文化。拥有马家烧麦、老边饺子、鹿鸣春等一批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有规上预制食品企业51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重点企业中,华美食品生产鸡肉熟制品,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添味食品生产小酥肉、卤猪蹄等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112万元,天合恒美生产的西餐汉堡,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炖管家生产的酸菜丝,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
为抢占预制食品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预制食品产业基地,2023年我市食品产业链工作专班制定了《沈阳市食品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沈阳市食品产业链发展规划(2023-2030年)》、《沈阳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预制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组织成立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沈阳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参与第一届辽宁食品预制化科技创新论坛会议、举办沈阳市年货预制菜评选等重点活动,推进预制菜产业提速发展。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升级了沈北辉山、法库孟家、康平朝阳、辽中近海、新民胡台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其中位于沈北新区的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省唯一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也是东北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点支持沈北新区积极整合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等资源,发展“中央厨房+智慧餐饮”。鼓励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因地制宜,发挥原料资源丰富、供给能力突出优势,以原有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引进预制食品加工、配送企业,以发展“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今年新增菜篮子保供基地10个,有效运行基地达70个以上。重点打造总投资105亿元的苏家屯食品科技园项目建设,目前获批国家、省资金2.4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预制菜共性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革新。联合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园区、科研院所组建预制菜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建立预制食品企业自主研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院地合作”、“校企合作”等科技共建活动,促进预制食品相关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重点推进华美食品“科技小院”项目建设。
(三)加强企业及人才培育。组织成立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沈阳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收预制菜龙头企业,定期开展活动。新培育国字菜篮子列入省级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内循环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原料域内采购。把预制食品产业人才培养纳入“辽菜师傅”工程,推进预制食品“产学研”基地建设。发挥辽菜餐饮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预制食品生产、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相关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大力培养预制食品相关人才。鼓励我市星级名厨积极参与“辽菜师傅”评选,支持参与开发推广预制食品。
(四)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预制食品安全标准和预制食品产业园建设指南、预制食品产业园评价规范、预制食品中央厨房建设指南、预制食品包装通用要求、预制食品冷链物流运输要求以及预制食品分类基础标准、预制食品品质评价检测标准等基础通用标准,鼓励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预制食品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形成具有“辽菜”特色的预制食品产业标准体系,推进我市预制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广泛推行食品安全6S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所有预制食品可视、可查、可追溯。
(五)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以“合合通”—数字供销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采取“1+N”模式,不断优化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用评价等功能,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通过全程标准化管理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生态、安全、营养、便捷、智慧的预制食品供应链平台。鼓励预制食品加工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基地和消费群体植入该平台,建立预制食品消费端示范点,推进该平台持续扩容赋能。不断优化完善“合合通”平台APP,实现掌上操作,拓展预制菜线上渠道,举办预制菜论坛沙龙3次,推介预制菜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参加各类食品展销会、博览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六)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全面梳理沈阳预制菜相关产品,建立预制菜产品库,积极开发“中华老字号”系列产品,通过统一标识和包装设计,打造“辽沈预制”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以传承“辽菜”为主的具有鲜明辽沈地域特色的预制菜品类。充分利用宣传展会、直营门店、酒店商超、网络平台、电商直播等多种渠道推介沈阳预制菜产品,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品牌赋能开拓市场。创建了沈阳大米、辽中鲫鱼、新民酸菜等一批驰名品牌,培育了禾丰牧业、华美畜禽、国字菜篮子、沈副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认证了新民大白菜、法库牛肉、康平甘薯等近500个“两品一标”产品。2024年8月28日-30日举办的2024沈阳食品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了20余家国内预制菜重点企业,共商沈阳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扩大沈阳臻品影响力。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健全完善预制食品规划体系。我市确立了由郑滨副市长担任预制菜产业链链长,在《沈阳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推进预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沈阳市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新赛道、新领域,并给予重点扶持。
(二)推进预制食品质量标准建设。组织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及各领域专家根据整体产业发展,规划预制菜的方向,做足市场调研和品牌链路设计,并与科研院所对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利好政策对接。以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为依托,加快形成具有“辽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推进我市预制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预制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相应的食品生产企业、预制菜行业的中央厨房许可发放及生产监管工作,持续组织各区、县(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生产单位风险分级监管工作,对未列入《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和无审查细则的食品生产类别,指导各区、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类似食品生产审查细则和产品执行标准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审查。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预制食品产业销售模式和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是支持创新预制食品营销模式,鼓励发展预制食品电子商务,研发预制食品产业服务平台,建立不同场景预制食品消费端示范点。对达到一定数量展位以上的预制食品展会,给予展位补助。二是支持推进预制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开展预制食品“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对中榜企业给予补助;对促成技术成果在沈转化的优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给予奖励。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