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第十七届三次代表第0173号建议的答复
吴云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2022年,市工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目标,会同头部企业及相关地区,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策划启动了“10+20”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以头部企业配套订单释放为牵引,全力打造“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的”头部企业配套聚集区和区域性特色产业新高地。2023年,按照“1.0强基础、2.0促融合、3.0优生态”的思路,推进头部园区发展至12个,特色园区发展至24个,实现了市域13个地区全面覆盖,累计推进入园项目430个,其中亿纬锂能等246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投资958.2亿元,带动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金融服务机制共引入合作基金41亿元、获批融资授信51亿元;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特高压变电技术工程检测中心、宝马国际人才社区等26个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宜业宜居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实现开园即满园,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经验获乐成省长肯定并在全省推广。2024年目标园区数量由“12+24”增加到“15+30”,覆盖华晨宝马、沈飞、黎明、特变、东软医疗等头部企业以及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军民融合、环境科学、精密铸造等多个特色产业,推进园区由1.0向3.0提档升级,梯度培育,累计入园项目突破500个。
二、工作推进情况
在推进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五个一”思路,即依托一个头部企业,打造一个配套园区,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制订一套优惠政策,汇聚一批配套项目,突出“五种模式”举措,全面保障园区建设高效推进,促进高质量项目和配套企业向园区加速聚集。
一是突出“市区联动”推进模式,全力保障节点任务有序落实。建立了市工信局综合协调、属地专班推进落实、头部企业或投资主体为主导的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工信、科技、商务、金融、电力、燃气、水务等16个部门参与的市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属地主要领导挂帅的园区建设工作专班和专业化招商团队,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布局、项目谋划建设、政策研究制定、建设要素保障等工作。2024年市区专班将深入贯彻市政府工作报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园区”工作要求,将园区纳入10大产业集群市级链长制工作体系一体推进。
二是突出“订单牵引”招商模式,加速提升头部企业配套产业能级。聚焦我市头部企业1500亿元配套订单释放潜能,市工信局2022年印发《推进配套园区建设实施头部企业奖励的指导意见》,将新招引入园的配套企业及成果转化项目投产后的市以下财政贡献连续3年全额留存属地,用以奖励头部企业或推进园区建设。推动铁西、大东等11个地区出台园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相关奖励政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其中,铁西区对引进博士入园给予个人所得税、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优惠政策;大东区对头部企业引进的配套企业投产后连续3年按年产值0.5%给予补贴;辽中区对入园企业按照增值税区级实得部分增加额的50%给予年度奖励。市区工作专班赴长三角、珠三角及欧洲、日韩等国内外开展招商推介活动76次,累计推进强航时代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头部企业配套项目125个入园建设,计划投资536.6亿元。2023年组织召开“沈阳市重点工业园区专场推介会”,引进上海埃斯凯等8户配套企业签约入园,协议总金额35亿元。“12+24”重点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城市名片,航空动力园浑南片区已实现满园,沈飞、沈鼓订单吸引落地项目不断增多,链式招商取得一定成效。
三是突出“整零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区域性经济发展新引擎。聚焦区域性特色产业先发优势,依托数字经济、精密铸造、生命科学、工业设计、汽车零部件等特色工业园区,推动头部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性服务商在设计研发、数字运维服务、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目前,精密铸造、工业设计、汽车零部件等特色园区企业已与黎明、沈鼓、华晨宝马等头部整机企业开展前端协同创新和产品配套;黎明航发通过输出人才方式,将多年积累的核心零部件研制技术优势向战略供应商转移,实现了整机企业与供应链、配套链企业深度绑定。
四是突出“三生融合”建设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贯彻“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布局建设了106个生产、研发、生活类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生活配套等提供有力支撑。其中,铁西区特高压变电技术工程检测中心、沈北新区青年人才公寓等项目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年友好型、宜产宜居的产业生态体系加速形成。目前,“15+30”重点工业园区中,沈飞航空配套等16个园区处于1.0建设阶段,占比36%,其中:头部园区5个,特色园区11个;东软健康医疗等22个园区处于2.0建设阶段,占比47%,其中:头部园区9个,特色园区13个;华晨宝马汽车配套等7个园区处于3.0建设阶段,占比16%,其中:头部园区1个,特色园区6个。
五是突出“产融结合”支撑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能力。创建“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推动基金、银行进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园区特点创新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社会资本与银行信贷互为补充,入园企业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截至目前,已累计引入辽宁睿康等合作基金40.9亿元、特变电工变压器配套园等园区获批贷款51.2亿元,同时围绕应付账款、订单、动产质押等创新“一园一链”“一企一场景”等供应链增信融资机制,有力保障了资金链稳定和工程建设高效推进。
2024年,我们将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完善“链长+链主”推进机制,以园区为重要载体,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研发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打造形成头部企业有力带动、产学研金有效融合、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15+30”重点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28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