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第十七届三次代表第0065号建议的答复
李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会同市人大财经委赴施尔奇汽车、新晨动力、沈阳名华模塑3家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对所提建议积极汲取的同时,认真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数字沈阳规划和振兴新突破工作部署,紧抓数字变革时代机遇,全面实施“数字沈阳、智造强市”专项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示范行动,打造“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分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健全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建设,开展改造过程监测,组织改造结果测评,完成中期绩效评价,推动制造业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蝶变”促进沈阳工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二、对代表所提意见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建议的答复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和绩效考核体系,锚定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试点城市的目标,立足长远,全面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
一是建立市区两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2023年沈阳市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今年3月,组建沈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加强部门协调,发挥政策合力,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力量,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全面做好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持续出台《沈阳市支持智能升级示范项目政策及管理实施细则(2019-2021)》、《沈阳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沈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实施细则(2021-2023年)》等政策,支持产业数字化发展。2023年制定《沈阳市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全球“灯塔工厂”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5年)》,梯度培育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重点支持打造一批领航企业、“灯塔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等;2024年制定实施《沈阳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试行)》,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级和市级资金支持,2023年至今,已组织拨付56个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资金共计5494万元。
2.科学部署,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撑要素
一是科学部署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市建设沈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试点工作管理、数转综合服务、产业应用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与国家平台全面的数据对接,实现试点工作全流程闭环、全信息集成、全资源汇聚,全面支撑沈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在 “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数据登录端口,拟全省推广使用。目前,平台依托国家平台进行试运行。
二是加强工业云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市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华为云、紫光云、腾讯云、阿里云、用友云等主要国内云服务商加快在我市落地,积极开展云服务。华为智能网联汽车云端业务模块已全部完成部署,具备面向汽车企业服务的基本条件。“华为(沈阳)VR 云创新中心”上线运营,已助力60余家企业实现云化转型,目前正加快进行升级。腾讯云启基地加快建设,已入驻企业20余家云服务相关企业。着力培育本地云服务商,目前已培育数能科技、联通产业互联网等12家本地云服务商,可为企业提供18大类653项云端标准化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018年,出台实施《沈阳市引导企业上云实施方案》,累计备案上云企业739户,给予资金支持3.75亿元,企业上云用云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带动全市上云工业企业达到3000余家。对备案上云企业成效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推进企业上云,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办公效率、生产效率和科技创新效率,带动企业业务模式优化升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备案上云企业平均降低运行成本20%左右、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供应链全面升级,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沈鼓集团数字化车间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加快发展软件产业,落实《沈阳市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升软件产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支持东软集团等22家企业争取省软件专项支持资金5684万元。
三是稳步推进数字化服务商征集遴选。我市提前推进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征集工作,2023年征集完成首批83户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24年补充后,遴选104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纳入首批服务商白名单和资源池,并依据企业评价、专班调度监测,建立服务商动态管理机制,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四是建设数字技术领域人才培训中心和创新高地。推荐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科研院所、职业院校、企业共计30个项目申报2024年度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创新体验中心)。
3.各方联动,开展系列宣贯和供需对接活动
我市以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组织召开试点城市工作部署会,各区县正在组织开展系列宣贯和供需对接活动,宣传国家省市支持政策,鼓励服务商宣讲服务能力并对接转型试点企业。宣传鼓励企业登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采取线上和线下等多种对接方式,增强企业和服务商数字化转型的合作机会。
(二)关于“聚焦重点产业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的答复
我市高度重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持续实施“双一百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行动,支持企业由数字化场景项目培育,向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力争数字化试点示范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争取获评一批数字化试点示范,引领全市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示范行动
一是建设动态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分类别、分行业、分地区多维度开展项目征集,构建我市智能升级示范项目动态培育库。2023年度库内推进智能升级项目达到157个,2024年上半年库内推进智能升级项目达到105个。截至目前,项目库内滚动推动智能升级项目累计471个,累计推进建设智能工厂45个,数字化车间73个,拨付补助支持资金累计2.85亿元。我市规上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0.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4%、0.4%;我市规上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8.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0%、5.2%。2021年到2023年两项指标分别增长5.9和7.9个百分点,我市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持续组织我市工业企业通过“辽宁省工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线上征集应用场景项目,建立全市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库,推进应用场景项目建设。2023年库内重点推进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艺路线柔性配置等应用场景项目104个,2024年上半年库内重点推进沈阳李尔金杯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共计110个场景。截至目前,项目库内已推动应用场景项目累计425个,国家数字化应用场景19家,数量居东北地区首位。
三是大力培育国家、省级试点示范项目。2023年,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数字领航”企业示范,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蒙牛乳业(沈阳)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入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入选“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方向示范;我市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沈阳金杯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12个场景获批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辽宁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5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沈阳沈飞线束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沈阳新飞宇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截至目前,共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64项,位居东北地区首位。2021年和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督查激励表彰。
2.科学部署,打造“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
一是建立全面科学规范的数字化转型“链式”工作体系,推进3个细分行业为试点向“N”个行业全面推广的“3+N”的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试点城市的“沈阳模式”。重点向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等8条重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倾斜。
二是建立试点企业库,打造“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按照规上企业“应改尽改”、规下企业“愿改尽改”的原则,组织试点行业企业上平台,注册申报成为试点企业,建立动态的试点企业库。目前线上注册企业632户,库内试点改造企业244户。同时,发挥细分行业“链主”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华晨宝马、沈鼓集团、特变沈变公司等数字化水平高的“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多渠道参与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链式”转型模式。
3.科学筹划,分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开展试点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2023年,我市开始实施“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行动”,利用三年组织国家工联院完成全市工业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全覆盖。目前已完成700户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其中包括首批3个试点行业企业200户,为首批试点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三)关于“健全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建设”建议的答复
1.建立市区两级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我市已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连续多年纳入市级绩效考核指标任务,按月细化任务,按季度或半年制定考核指标。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项目“双一百动态培育库”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均列入市级考核指标任务,已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市考核任务。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数量名列东北首位。
按照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我市从今年开始,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列入区县考核指标任务。全面推进落实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激励区县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确保“3+N”个细分试点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2.建立全程监测和评价工作机制
组织智库单位和沈阳市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建立跟踪督导监测制度,按月制定工作计划,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专班跟踪督导工作进展、监测项目实施进度,按月调度,季度总结,年度组织评比。
一是开展改造过程监测。组织智库遴选第三方机构,建立监测团队,对照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要求和企业转型方案计划,全程监测试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把控,保障工程项目双方合法权益,确保试点企业按时高质量完成数字化转型。
二是组织改造结果测评。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数字化改造后的企业,开展验收工作,从企业应用成效、数据贯通程度、投入产出比、企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等方面,科学评价改造成效,并按照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评定企业改造后的数字化水平等级。测评结果将作为试点企业资金兑付、数字化服务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是完成中期绩效评价。根据工信部通知及有关要求,开展试点城市中期绩效评价。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复核,全面梳理任务指标,撰写中期绩效评价报告。把握中期绩效评价契机,深入剖析、找准差距,系统总结第一阶段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经验,确保高质量完成第一阶段试点城市验收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7日
(联系人:谢英慧 联系电话:82702578)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