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第431号提案的答复
贾子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沈阳市工业AI大模型产业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AI大模型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会同市科技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 人工智能产业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有关要求,结合沈阳实际,先后出台了《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年)》《沈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沈阳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等多个文件,加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2021年,《沈阳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获科技部批复,成为全国18个试验区之一。今年4月,沈阳市结合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对标由省科技厅牵头的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集群工作要求,编制形成《沈阳市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明确工作措施及任务目标,确保省、市年度任务目标完成。
按照全市10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部署,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组成部分予以组织实施。目前,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48家,同比增加38.3%,其中,规上企业114家,以浑南区为核心产业聚集区,以和平区、大东区为应用创新区,以铁西区、皇姑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沈河区等“多片区”为联动发展区的“一核两翼多片”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2023年沈阳位列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第41位(哈尔滨56位、大连67位),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位居东北地区首位。
二、主要工作进展
(一)聚焦工业领域推动AI大模型建设
1.优化创新平台体系。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01个(国家级11个、省级73个、市级17个)。推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其中,依托东北大学建设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成功获批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热连轧板带钢超快速冷却技术,已在全国大型钢铁企业20余条生产线上推广应用,实现热连轧板带钢的低成本高质量开发生产,支撑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高标准建设辽宁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揭牌运行,与富创精密签署了2亿元科研合作项目,支撑富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决策大脑,通过工业互联网指挥全球布局工厂协同生产的精密制造领先方案,推动企业形态和运营模式根本变革;与沈鼓集团合作,建立世界首套定制化压缩机的机器人高柔性焊接与装配系统,在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前提下,实现效率与产能的倍增,支撑国家高端能源装备快速灵活制造与供应保障。在国家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引领下,部署辽宁省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重点实验室、沈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省、市各类创新平台50余个,持续完善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体系,夯实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2.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依托中科院沈自所、东北大学、新松机器人等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瞄准智能芯片、智能语音及翻译、智能图像、智能器件四大核心产业,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医疗与健康服务、智能物流、智能家居六大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4+6”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省、市科技专项持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基于知识图谱和内存计算技术的政务中枢系统研发及应用”等8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获得辽宁省2023年度“揭榜挂帅”立项支持,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沈阳市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探索沈阳“325”项目组织模式,以“自主攻关”、“联合研发”、“揭榜挂帅”等形式,对“28纳米制程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DPCVD)设备关键技术”等7项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给予立项支持,支持资金2705万元;以“双百工程”“揭榜挂帅”等项目支持沈阳雅译公司突破了多语言大模型的机器翻译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平台支持语种数量达到454个,是世界上支持语种最多的机器翻译系统;中科院沈自研所研发的“智慧油田工业物联网WIA-PA技术与系统”项目获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解决油田采集‘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实现油田的智能化管理;中科院沈自所基于轻量化人工智能(Tiny AI)技术研发的无人机自适应巡检系统,在国网新疆奎屯电网自适应巡检示范区6个典型场景实现应用。相较于传统巡检,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效率提升10倍以上。
3.推动典型场景应用。在AI+制造,新松公司突破机器人视觉、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厚板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葛洲坝集团、深中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AI+医疗, 东软集团自主研发的研发多模态医疗人工智能平台与辅助诊断系统,构建覆盖846种常见病,96万医学术语的知识图谱,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数十家医疗科研及服务机构示范应用,形成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典型案例;AI+工业互联网方面,举办三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初步建成紫光中德输配电工业互联网平台、麦克奥迪智慧能源平台、鸿宇科技工业云平台、格微软件生产要素平台等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10余个,华为云、紫光云、沈鼓云等助力“沈阳智造”全面升级;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开展的“面向智慧油田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突破无线通信测试、网络性能智能测试、智能压力变送器标定等技术,在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累计应用9.49万套,覆盖油水井26220口。
(二)部署AI大模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沈阳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等工程示范平台,提供应用开发场景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导入、模型开发、应用开发、联合营销全生命周期服务,共孵化行业解决方案154个,形成东北大学-TechGPT行业大模型与知识图谱、美行科技-面向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计算所-电力智能化应用套装软件等8个省级人工智能示范解决方案;推动东北大学、美行等高校企业训练部署“沈阳·太一”“智者·乐行”本地原生大模型。基于主流开源基础大模型,依托东北大学、金睛云华等孵化“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行业大模型,部署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最新发布的“鹏城·脑海”大模型,以及Bloom、LLaMA、BERT、GPT2、Swin、CLIP、Baichuan、ChatGLM、PanguAlpha等15个主流开源大模型,孵化3个行业大模型(“TechGPT”、“安心大模型”、“宙初”),持续增强“大模型”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
提升“供给侧”有效供给能力,遴选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重点科研机构,建立科技成果备案制度,出台《沈阳市重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备案奖励专项实施细则》,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对科技成果备案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院所给予最高 10 万元的奖励。定期向市科技局备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提升“需求侧”引领承接能力,支持企业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专项实施细则》,创新实施中试基地“奖补”变“股权”政策,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7个人工智能领域中试基地建设,其中,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通过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撑 100 余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完成 30 余个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完成机器人核心元器件设计服务平台等 23 个研发平台、工业机器人检测验证系统等 3 个测试平台、智能制造机器人试验验证系统等 13 个中试平台的建设,以技术转移形式孵化 2 家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服务形式形成 30 余个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制定国家标准 2 项。
(三)积极培育打造AI大模型生态体系
1.强化企业培育。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了《沈阳市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实施方案》,为加快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引育壮大新动能,营造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提供了政策遵循,强化了顶层设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700家,同比增长10%。核心产业领域企业数量共计148家,其中规上企业114家,包括智能芯片企业27家、智能语音企业10家、智能图像企业33家、智能器件企业78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0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
2.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完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2021年11月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沈阳市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扣人工智能发展“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依托华为公司,建设沈阳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规划建设总面积12000平方米;依托昇腾全栈AI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算力和算法全面国产化和自主可控。目前,沈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完成(二期)扩容建设,算力规模达到300P,并成功获批成为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算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依托寒武纪公司建设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总投资1.55亿元。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算力规模达到100P,主要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算力支撑。依托百度公司建设沈阳智能计算中心,规划算力500P,总投资4.82亿,在打造国内首个算力、算法、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预计今年7月份一期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算力规模达到208P;二是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建设快速推进,5G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2023年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4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45.6%,5G基站建设规模在东北三省位居首位。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部署10G-PON端口达14.25万个,可提供城市热点区域及行政村接入能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数量达到12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7个,规模数量、服务能力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保持领先优势。三是集聚数据标注产业。全市拥有辽宁宏图创展、辽宁华盾等数据标注龙头企业20余家,从事或者部分从事与数据标注相关的业务超过100家,开展大模型预训练数据、指令集设计、提示词、评测等数据业务,年营业收达到10亿元。配套制定了《沈阳市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壮大。2024年5月24日,在福州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发布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城市名单,沈阳等7个城市承接任务书,沈阳大力发展数据相关产业,为争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3.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在市级科技人才项目中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从事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等方向的人才给予支持。2023年,依托该专项支持东软集团、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等单位14个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依托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重点院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聚焦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理论与方法、智能决策方法理论与方法、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理论,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4000余人。依托沈阳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实训平台,打通政—产—学—研—用链条,与辽沈地区14所高校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科研课题、开设课程、实习实训、人才就业推介等活动,覆盖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2000余人。
下一步,沈阳市将按照《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辽宁省机器人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通过积极实施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产学研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大力引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高品质产业园区,推动产品智能化发展;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提升人工智能基础算力,完善“大模型”应用体系,打造试点示范应用场景等举措,进一步推动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5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