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人大第十七届三次会议第0293号建议的答复
吴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充分汲取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专精特效企业培育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加快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6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19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4804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居东北三省第一。
(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持续开展银企对接。解决151户企业获得融资需求约5.83亿元。“稳企贷”业务累计发放增信贷款27笔1.05亿元。推进融资担保增信。8家融资担保机构为1809户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担保,新增担保额24.29亿元,落实融资担保补助政策资金1229.58万元。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1742.9万元,和新增升规工业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104.1万元。创新企业融资模式。推出军民融合贷等融资新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加强科技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科技局设立了沈阳市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总规模4亿元,基金重点聚焦沈阳市域内具有高精尖或硬科技前沿领域的高端自主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过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通过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初创期、成长期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截至目前,基金首批资金已到位,已完成对远程摩擦1000万元及航燃科技1000万元的投资。建设“盛菁汇”常态化路演平台,建设了东北科技大市场主平台,同时,鼓励分布在全市各区、县(市)的双创载体发挥各自特色,开展对接路演活动,打造更多项目展示及资源对接平台。2023年,主平台共组织常态化路演25场,103个项目参与路演,全市各分布式路演平台组织各类路演对接活动超200场。
(三)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基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平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以需求为导向,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有效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创新平台服务模式。支持平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服务通道,推动线下服务线上化,快速提升线上服务活跃度。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数据库,集中展示全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资源,让更多中小企业了解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网上供需对接服务通道,实现线上发布供需信息,促进供需双方线上线下有效对接。
(四)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创新能力
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对接会、培训会和沙龙等活动,促进平台与企业交流与合作。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工信部、省和市举办的各类“专精特新”专题培训和论坛,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和经营管理者培训,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和现代管理理念。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大赛,展示创新成果,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
二、完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体系
(一)实施金融助力行动
1.加快培育企业征信体系。依托沈阳企业征信平台,进一步夯实我市金融服务数字底座,不断拓宽征信平台数据源,提升平台数据清洗效率,持续提升征信报告、征信评分质量,通过对中小企业实施全维度精准“画像”,联合更多银行开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打造高响应、多维度、多形态的征信产品矩阵,逐步打造立足沈阳、服务辽宁的服务小微数字金融新模式。
2.优化信贷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项目梳理推送和精准银企对接工作机制,会同市直部门和有关地区分行业、分类别、分区域梳理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及时、定期将融资需求清单推送至金融机构。搭建市区两级金融服务团队,采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方式,深入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对企业和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开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以轻资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为重点,通过大数据手段,开发符合企业融资特点的手续便捷、放款效率高、线上自助申请、自主支用、担保方式灵活的信用类金融产品,更为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
3.健全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体系。推动投资基金业发展,对股权投资基金设立、管理机构办公用房等落实奖励政策。健全“2+3+N”投资基金体系,做大做强12支产业基金和6大类科技孵化类基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市投资基金、天使基金作用,引进和组建各类种子、天使、VC/PE等投资基金,积极争取省引导基金和国家级政策型基金的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直接投资力度,探索打造覆盖科技类企业全生命周期各成长阶段融资需求的基金投资体系。
4.升级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沈河区国家普惠金融示范区政策优势,高标准运营产业金融会客厅,构建由银行、融资担保、金融后援服务和民间借贷登记组成的四级全产业链融资服务体系。依托和平金融街,进一步完善沈阳市续贷服务中心建设,从精细化服务、宣传推广、政策协同等方面,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效,提升续贷中心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能力。依托浑南科技城,完善首贷服务中心功能,大力开展首贷户培植行动,深化“企业-银行融资产品”一键匹配,为更多首贷户提供便捷线上首贷对接服务。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扩大“园区集合贷”“支农支小批量贷”等业务规模,严格落实相关降费政策,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5.完善上市企业培育体系。多渠道发掘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档精细化管理,用好三大交易所辽宁服务基地资源,推动企业上市进程。落实企业上市“专班制”“服务秘书制”“拟上市企业问题台账”制度,妥善解决其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发挥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服务平台功能,组织上市后备企业常态化路演培训工作。举办沈阳“产业与资本沙龙”等系列活动,聚焦细分产业条线,整体推动产业发展,汇聚行业内“产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技术转移机构+投资机构”,多维度、多视角、常态化研讨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无缝衔接,拓宽企业视野,融合产业发展资源,通过全要素赋能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二)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持续开展制造业智能制造示范行动。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新培育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15个。落实《沈阳市支持产业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奖励,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专家义诊服务,邀请相应智能制造和行业领域专家联合入企提供专家义诊咨询服务,对症下药助推企业解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2.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普及行动。持续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评价工作,指导企业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与国家工联院共同推进我市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数字化转型诊断建议及专业技术咨询等服务,力争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累计超过60%。
3.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遴选优秀集成商和转型服务商,建立转型企业问题清单和行业目录,建设1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3个试点行业产业大脑,培育100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打造100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企业达300户。
(三)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指导平台平台和基地加大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加强平台和基地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绩效考机制,树立服务品牌,培育打造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2.引导鼓励平台利用市场化方式集聚服务合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平台自我造血能力,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推进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综合服务。
3.不定期开展调研,结合企业需求,积极组织开展融资对接、企业用工对接、专业技术咨询等对接服务活动,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专精特效企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4月15日
(联系人:韩峰 联系电话:81535355)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