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先进制造业全国百强市中晋位24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获省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能力水平等3项督查激励,铁西区特高压电工装备集群成为2023年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工业投资增长16.7%。
(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培育“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发展能力和担当能力。推进主题教育向深扎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组理论中心组与支部同步同频强化理论武装,组织16次理论中心组学习、45次支部学习,组织读书班4期。局党组成员制定10个重点和专项课题调研方案,一线实地调研8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1个,形成15项调研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向实延伸。坚持“一岗双责”,强化民主集中制,召开30次党组会研究决策“三重一大”事项。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报道工业发展成绩100余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展“第一种形态谈话”84次,分6个批次检视整改问题13项。深入开展“共联共享共建共促”活动,为80余名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推进干部队伍向优转化。坚持鲜明选人用人导向,选拔任用11名正副处长,晋升23名调研员和13名处以下职级人员,优中选优充实选调生6名、军转干部4名、省考公务员1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抓好运行和投资两条主线,工业经济“稳增长”基础持续夯实。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强化稳增长政策供给。落实落细国家、省、市系列稳增长措施,研究制定5方面12条工业经济“稳增长”政策举措,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用好用足市本级专项资金。强化运行监测调度。成立市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调度力度,成立13个工作组,“一对一”服务覆盖全部规上企业,稳定华晨宝马、沈鼓集团等重点企业排产,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解决企业生产问题600余项。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实施工业项目1252个。新开工项目超500个,形成增量投资超300亿元;全年计划竣工项目226个,年度预计新增产值110亿元。推动“12+24”园区建设,航空动力产业园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实现开园即满园,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经验在全省推广,累计入园项目达到430个,完成投资150.8亿元,带动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
(三)坚持集群思维抓产业,10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推进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突破49个产业链断点堵点,10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汽车、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研制国家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等重大技术装备。汽车产业集群预计生产整车超过80万辆,新能源汽车超12万辆。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北部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一期、南部燃气轮机产业化基地陆续开工建设。食品产业集群十月稻田成功上市,沈北预制菜生产基地入选全国百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国际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项目建设取得进展。
(四)纵深推进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积蓄。统筹推进制造业向高端跃进、向智能升级、向绿色发力、向融合转变。高端化方面。支持21户企业23个重大技术装备首次研制销售,35项产品入选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提升至35%。智能化方面。新增2个国家级智能工厂、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8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任务,国内首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成功揭牌。5G基站累计建设超4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达到15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7个,获批3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5个“5G全连接工厂”。绿色化方面。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示范13个、43个,华晨宝马荣膺全省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品、供应链“大满贯”企业。实施绿色低碳项目20个,年节约综合能耗5.8万吨标准煤。融合化方面。滚动推进100个服务型制造项目、50个工业设计中心项目,育成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6个、16个;新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个。
(五)壮大优质企业规模,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生态逐步形成。完善优质企业培育机制,多措并举提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打好企业培育组合拳。落实“小升规”“规升巨”“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支持政策,228户企业实现“小升规”,40户企业“规升巨”,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0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95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户。建强企业服务体系。印发实施《沈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6个、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9个项目进入省“创客中国”大赛获奖名单。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成立解决拖欠企业账款工作专班,通过统筹财政资金、申请专项债券等方式扩宽清偿资金来源,圆满完成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工业经济尚需多点支撑。扣除华晨宝马增长因素,其他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不足20%,产业新增长点有待挖掘。
党建工作创新性还需进一步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4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5%。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紧围绕国发21号文件、中办发24号文件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园区、大抓企业,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中当好“排头兵”。
(三)重大任务
一是推动“两支队伍”建设行稳致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借助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宣讲等方式,深入学习研讨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持续开展“第一种形态谈话”,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培育选拔工作机制,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做好老中青梯次配备。开展年轻干部工作“菁英论坛”等活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二是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加大运行监测范围。将重点监测企业由152户拓展至200户,瞄准成长性较好、增长潜力大的企业,加强监测预警,保障用工、资金、生产要素供应等需求。深入挖掘新增量。招引新项目落地开工、推进新建项目投产新增产能、年内竣工技改项目尽快投产,力争新建投产项目、年内竣工投产技改项目新增产值120亿元以上。拉升存量企业产能。组织重点企业增加排产、释放产能,争取企业外部订单、异地结算至本地。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实施10个重点产业集群2024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提升通用机械装备、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电力装备、机器人、机床及功能部件等领域高端装备供给能力。汽车产业集群力争引入一个新能源整车项目或车型品种,加快智能网联、氢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北部重点建设沈阳航空航天城,南部重点建设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燃机配套产业园,加快培育壮大无人机产业。食品产业集群围绕粮油制品、预制菜等新领域新赛道,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围绕软件产业、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等领域加快突破。
四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落实《沈阳市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方案》,滚动推进90个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推动30个“六基”领域产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制定《沈阳市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工作措施》,滚动推进60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新增30个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产品,加快攻克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领域“卡脖子”问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规划10个重点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绘制沈阳市重点产业地图,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打造工业园区2.0版。谋划新增燃机配套产业园等头部园区及大东科大讯飞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推进和平续贷服务中心等“三生”项目竣工运营,带动重点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45%以上。提升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开展服务型制造“个十百千”提升工程,推动沈阳创新设计研究院争创东北首个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10个以上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
五是推动数字赋能新型工业化。广泛应用“数智”技术为产业赋能。滚动推进100个智能升级项目、100个数字化场景,新培育智能工厂10个以上、数字化车间15个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达到300户以上,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以上比例超过90%。
六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5G基站5000个以上,推进5G网络向热点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建设5G全连接工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加大工业互联网建设力度。扩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规模,推进“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形成区域服务能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30个以上。
七是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绿色制造体系。统筹发展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示范园区,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装备产品供给,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30户以上。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项目。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能源替代等技术改造,推动实施工业绿色低碳项目20个以上。
八是推动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支持沈鼓、三一重装、沈飞民机等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壮大企业规模。实施“小升规”倍增计划专项支持政策,抓目标企业上规和退规企业返规,推进200户企业实现“小升规”。加大“专精特新”引导力度,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
(四)重大项目
聚焦落实国发21号文件、五大工程、新质生产力、央地对接四个维度,围绕10个重点产业集群、大飞机、新能源汽车、IC装备等领域,强化项目“谋、招、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谋划储备项目尽快开展招商,落地项目尽早开工、尽早投产。全年计划实施1509个工业项目,其中,续建项目887个、新开项目247个、储备项目375个。
(五)重大举措
一是建立重点产业集群“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市领导分别担任10个重点产业集群链长。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工作制度,开展重点产业集群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
二是精准调整优化政策。以国发21号文件、中办24号文件明确的战略部署为抓手,积极争取产业战略备份基地、产业基础再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上级政策,精准调整市本级专项资金政策导向,形成政策上的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
三是强化调度监测评估机制。发挥工业稳增长专班机制作用,实施“基点管理”,“一企一策”稳定企业增长势头。咬定工业投资目标不放松,每月安排工业投资调度,切实做到工业投资应统尽统。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