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同领会、一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战疫情、促发展、保稳定、增动能,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呈现以下亮点。
“稳”的基础更加巩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57.6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工业投资完成558.3亿元,增长30.3%,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占全市比重分别达23.5%和24.6%,提高1个、4个百分点,工业在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进”的势头更加强劲。突破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百强市25强、蝉联东北地区首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东三省“零”的突破。获批国务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先后成为东北首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双千兆”城市,建成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沈阳创新设计成为东北首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争取国家、省资金8.87亿元、政策23项,同比增长49.1%、91.7%;争取项目6个;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8.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质”的提升更加明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34%;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重回千亿;沈鼓、三一公司产值突破百亿,千亿产业链、百亿企业分别达3条、4户。头部企业配套率达35%;“新字号”增加值增长9.6%,占工业比重提升至24.5%。培育智能升级项目104个、数字化转型场景315个,69个项目获批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及优秀场景;获批省级绿色制造示范48个、服务型制造示范20个、工业设计中心10户,位居全省首位。
“增”的后劲更加充足。沈飞民机完成整合,拓荆科技、富创精密科创板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倍增,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户,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中小企业324户、产品(技术)426项,数量创历年新高,位居东北第一。新增“规升巨”企业20户、“小升规”企业200户以上,发展动力越来越足。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强化“两支队伍”,新时代机关行稳致远。强化理论武装。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组织16次党组中心组学习、4次机关支部集体学习讨论,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努力做到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在全面领会上下功夫、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获市直机关工委通报表扬。夯实机关党建。完成机关党委及支部换届选举。强化民主集中制,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召开25次党组会研究 “三重一大” 事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廉政制度6项,排查廉政风险点63项,“第一种形态谈话”36人次,26个巡察反馈问题 “见底清零”。转变机关作风。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牵头完成5方面、17项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推动党员先锋工程向企业延伸,50名“企业管家”入企帮扶;组建抗疫“先锋队”, 62名干部转战2个行政区,协助核酸检测23万余人次;30个机关支部、91名党员担任199个小区应急点长,机关干部参与疫情志愿服务千余次。优化干部队伍。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大战大考”中选拔任5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处长、副处长,晋升11名一级调研员、4名三级调研员及7名处以下人员职级,得到一致认可,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工业发展,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着力稳增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制定实施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等工作方案和措施;组织160名地区领导包保帮扶370户企业,印发工业“18385”产业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强化稳企保供,创新 “五个一”工作机制,实施“白名单”企业制度,建立问题“收集-交办-解决-督办-反馈”闭环机制、“省市联动、区域协同”沟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500余项、办理通行证6141个。抓实项目“谋立推建”,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51个,同比净增133个。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45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158个。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等超百亿项目签约落地,形成工业持续发展后劲。
三是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强化“两个示范”,促进制造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印发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行动纲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制定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示范专项行动计划,编制 “做示范”指标体系,预计“老原新”产业增加值增长2.5%。获批4项国家、176项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创新制定18大类、60小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分类标准,得到全省推广,支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行业示范16个,带动1000余户工业企业上云;推进节能改造项目2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6个,节约能耗2.5万吨标准煤,节水、减排124.6万吨、241.63吨;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取得新突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数量创历史新高。
四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5G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新建5G基站1.3万个、总数达3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13个,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落地开通,“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启动运行,国家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25个,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网络通信枢纽节点。国内首个出台支持5G场景项目电信服务费补助政策,建成华晨宝马5G全连接工厂,培育600余个覆盖社会民生、制造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5G场景项目。
五是坚持园区主战场,头部企业配套水平加速提升。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思路,建设“11+22”工业园区,落地项目336个,入驻企业129户。按照“三生融合”理念,创新头部企业订单释放奖励、“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共享等机制,26个省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开放共享,“一园一链”“一企一场景”等多渠道引入合作基金31.2亿元,融资授信24亿元。
六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创建市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制定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实施方案。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制定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及指导目录、产业基础领域先进技术产品发展方向及研制目录,8个“国字号”项目、25个产业基础领域先进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中科院金属所等3户企业申报工信部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北方实验室组建省信创适配验证创新中心、沈鼓集团组建省新型流体机械创新中心;7个企业技术中心晋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97个;244个项目、170项产品列入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工业企业创新产品名录。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全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六个统筹”,按照“六个必须”要求,聚焦“十二个新突破”部署,锚定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按照“围绕一个核心、抓实两个示范、力争四个突破、实现一个确保”工作思路,奋力推动沈阳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工业投资超过600亿元,培育5条千亿产业链,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35%,“新字号”占比超过30%,重点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达40%,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示范数量分别达600个、220个、120个,“5G+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累计突破1000个,建成5G基站3.7万个。
(一)坚持党对工业经济发展全面领导。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同步同频,通过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结合”理论特质、“六个坚持”世界观方法论,筑牢思想和政治建设基础。二是强化党建统领。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在谋划重点工作、制定政策文件、推进重要任务的实践中,吃透上级决策、争取和落实政策,在党的引领下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以“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深化家教家风、廉政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纠治“四风”,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涵养新风正气。四是鼓励担当作为。落实市委“鼓励担当作为年”专项行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鼓励年轻干部和优秀干部在工作中砥砺能力、锻炼素质,旗帜鲜明支持干部勇挑重担、干事成事,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中,优化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水平。
(二)抓实改造提升“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示范,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一方面,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新松机器人为主体建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沈鼓往复机、沈大压缩机等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产,努力攻克150-180万吨乙烯三机等重大装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达166项;推动大型压缩机轴承等“六基再造”,加速90个产业基础项目建设,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华晨宝马新工厂产能加快释放,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由测试场景向应用场景转变,加快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200亿元。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集成电路、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努力提高“新字号”支撑工业发展能力。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建设辽宁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支持拓荆、芯原微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产业化,创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力争产值增长30%;聚焦“军民两线”,布局航空产业“两核一基地”,以沈阳航空城等重点项目为支撑,做大产业规模,力争产值增长20%以上;依托“一城一园、一会一址”,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营收增长10%以上。
(三)力争实现“四个突破”,逐步建立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数字赋能”“绿色制造体系”“两业融合发展”三大行动,加快推动智能升级由示范引领向中小企业普及转变,在推进实施100项数字化场景、100个智能升级项目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力争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30%;构建“园区、工厂、产品、供应链”四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30个,实施绿色低碳项目20个;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打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沈阳铸造研究所等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10个。二是重点产业链提规模上水平实现新突破。推动产业链“链长制”由顶层设计向具体实施转变,推进“5+3+7+5”20条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抓好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8大重点产业链,力争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增长10%以上。同时,通过产业培育带动企业壮大,力争百亿企业达到5户、50亿企业达到10户,培育“小升规”企业200户、“规升巨”企业40户、“专精特新”企业100户。三是“12+24”园区满园扩园实现新突破。推动工业园区从建设向项目招商、服务升级的3.0版转变。谋建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起步区、大东氢能源等一批新园区,园区数量达到“12+24”。优化“三生融合”生态,提升“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金融服务水平,建设48个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招商引资,园区投资达150亿元。四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上实现新突破。以新松公司为龙头,以智能机床、航空等先进和智能制造业企业为支撑,共同承担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冲击“世界冠军”,推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
(四)狠抓项目投资、加强运行保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大支柱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加快工业项目策划、招商、落地和开工,实现工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组织好1000个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抓好99个项目竣工投产,抓实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212个重大工程项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抓住珍惜用好政策机遇,加大重点企业政策、资金等支持,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困难问题,超前安排水电煤气油运等要素保障,确保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