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工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盯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着眼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抓运行、抓转型、抓服务的工作思路,践行新发展理念,精准发力稳增长、稳投资、促转型,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总的来看,全年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逐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民营经济不断活跃,服务企业工作取得新突破,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精益管理、“小升规、规升巨”等重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亮点
1.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19年,全市1475户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5362亿元,同比增长2%左右;完成增加值1373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主要工业经济运行指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工业固投预计增长8%左右,增速预计可高于去年7.3个百分点,从已掌握的1-10月份数据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4.5%,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76.8%,拉动工业投资增长近1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固投的主要引擎。
2.产业结构体系加快调整。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预计达24.8%,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产值预计分别增长50%、9.5%、10.5%、20%、10%,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5%。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210个创新项目获批2019年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占全省总数27%;7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企业被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4户,其中国家级14户,省级158户,市级132户。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能力建设初具成果,已累计投入资金约2.25亿元,建成工业机器人检测验证系统、核心元器件检测验证系统等21个系统,并具备了一定检测验证能力、中试孵化能力和行业共性技术服务能力。新松公司荣获“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十大年度新锐品牌。
4.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8户企业的14台(套)装备被新增列入2019版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启动新一轮智能升级,培育5家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30个项目获批省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位居全省(100个)第一。打造绿色制造体系,5个绿色工厂和1个绿色供应链获批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2户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1个绿色工厂和1个绿色供应链获批第三批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另有21个绿色工厂已完成第四批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的市级公示,待省工信厅公布后,预计数量居全省第一。21个企业(项目/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占全省38.2%,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达4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5.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和质量提升。全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存量预计可达到81.5万户,同比增长10%,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5.6%;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完成增加值3003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税收总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9%;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出口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完成“个转企”2197户、“小升规”210户、“规升巨”29户。3户企业获评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户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项产品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产品,2户企业获省长质量奖,24户民营企业入选辽宁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辽宁禾丰牧业连续2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二)主要做法
一是围绕“稳增长”,抓好经济运行。着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准确性、时效性,完善沈阳市工业监测云平台功能,实现了13个地区、68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在线”直报,电力、税收等指标的在线共享,将68户重点企业监测周期由半月缩短至每旬。将监测企业范围由68户10亿元以上企业扩展至330户亿元以上企业,将PPI、PMI、企业产品销售、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率等多项指标纳入分析范围。
二是围绕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体系。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引入和推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恒大集团投资1200亿元新能源整车、电池、轮毂电机三大基地、中国航发集团“五位一体”全价值链的燃机产业基地项目在沈落地。深圳正威集团拟投资178亿元建设正威(沈阳)新动能创新产业园,深圳同方股份拟投资10亿元建设沈阳同方产业园。我市246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和20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当年分别累计完成投资185.4亿元、101.8亿元。
三是围绕转型升级,打造政策链条。通过对政策的跟踪、宣传和引导,增加企业获得感,激发企业发展动力。落实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10户企业的39个项目获批并获国家保费补助资金7175万元。修订《沈阳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全年市工业专项资金预计安排3.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6%。制定《沈阳市支持智能升级示范项目政策及管理实施细则》,为200余户企业及6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宣讲培训了政策,共储备智能工厂项目42个,数字化车间项目38个。调整《沈阳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分别为13家国家、省级绿色工厂和2018年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发放奖励资金510万元、340万元。组织精益管理培训班、观摩学习共45期,培训2481人次;实施精益管理咨询项目73个,培训人数和咨询项目数分别较上年增长130%、160%。
四是围绕协同发展,促进合作开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规划确定了20个市级重点产业集群,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成功中标国家先进产业集群。着手建立本地化配套供应体系,年底前浑南供应商配套产业园将有9户以上企业入驻,推进驻沈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配套企业合作,逐步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临床-产业化生产”产业链,探索与沈阳药科大学、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全面合作新模式。建强新材料“基础研发-产业化中试-应用示范-产业化项目建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链,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培育沈阳东宝海星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世界第二的轧制差厚板金属材料的生产企业。加强区域对口合作,举办第二届沈阳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暨沈阳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组织15户企业赴京开展“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北京行’产业对接活动”,组织中科煜䆣、东软医疗、中北通磁到南京、苏州、常州与江苏企业开展对口合作交流,中北通磁与瑞声光电(常州)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五是围绕企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把服务工业企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推动服务企业工作从后端向前端延伸,由两头向中间延伸。组织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拖欠账款总额105.53亿元,偿还62.45亿元。开展企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专项整治,收集企业基础设施配套问题325个,解决问题320个,问题解决率98.5%。下大力气解决16个项目受阻问题。举办各类工业设计对接活动8场,参加企业300余家,达成合作成果30余项。组织融资服务机构进县区3次、“一对一”银企对接50余次,解决10户企业4465万元资金需求。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局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决落实中发37号文件精神和各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布局,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贡献力量。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7%,增加值增长4%。
一是抓运行、促投资,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稳字当头,确保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稳步提升。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建立运行会商机制,建立工信、统计牵头的“2+X”联合工作制度,分析运行态势,协调解决工作难点问题。依托工业监测云平台对140户重点企业主要指标运行监测和流动性风险监测情况,综合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和关联指标,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化解措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促投资调结构,推进华晨宝马新工厂4月份开工,加快推进中航发燃机公司等项目建设,推动华晨雷诺Master等项目加快竣工投产,推动正威集团沈阳新动能创新产业园、沈阳同方产业园等高质量项目落地。组织策划一批省重大项目,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按计划开复工建设,加快投资进度。
二是抓转型、促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汽车产业能级,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转型,加快推进恒大新能源三大基地建设,确保华晨宝马X3、华晨雷诺F50等纯电动车型量产,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3万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以中德园、大东汽车城为载体打造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省高质量发展推荐产品目录、沈阳优质特色产品目录等政策为牵引,以智能升级为引领,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企业从精益管理入手,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实施200个技术改造项目,推动新松机器人、远大智能等14户企业创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开展制造业企业精益管理,组织实施50个精益咨询项目。建设5个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推动30户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和20个工业节能项目建设,完成11户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办好“盛京杯”沈阳工业设计大赛,推动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成果转化100项。
三是抓调整、促新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提升至27%。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机器人未来城建设,支持搭建新松公司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推动航空产业发展,启动中航发燃气轮机总装总试基地、沈飞民机A220系列、沈飞公司大蒙皮、浑南航空产业园二期4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国产“三轻一重”燃机产品技术研发,着力提升通用飞机研发能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拓荆科技半导体薄膜设备、芯源高产能匀胶显影设备研发、中科仪新一代高效节能真空干泵产品研发等项目建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推进泗水光明小镇、三生制药北方生物医药产业园、东软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和辽宁成大基因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沈阳新材料应用示范平台、检测评价平台建设,确保中科北方SC35碳纤维产业园项目投产。
四是抓协同、促融通,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建设一批产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推进供应链协同制造,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打造汽车、机器人、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7大产业链,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着眼强链、补链、延链,以整车、整机、成套企业为重点,理清配套短板,开展补链招商,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水平。加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组织指导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预赛。
五是抓民营、促振兴,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沈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贯彻执行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做好《沈阳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制定下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组织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培育打造一批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平台和基地,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强化民企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小升规”、“规升巨”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完成“小升规”企业200户、“规升巨”企业25户。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扩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至200户,推荐更多企业争取“专精特新”国家级、省级小巨人企业。
六是抓服务、促发展,打造工业发展良好环境。围绕打造“工业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之家,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水平。做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工作,按照国家要求组织各地区按笔、按月制定详细还款计划,并将清欠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全部清零。继续做好工业企业基础设施配套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管家制度,将一对一包保服务企业由140户扩大至330户,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12月25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