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沈阳市委:
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工业固投增长10%。
(一)把握“三个重点”,建强“两支队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优选优培”机制为依托,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以史为鉴,推进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组中心组和支部学习、读书班61次,“专家、领导、支书、党员”讲党课90余场,“微党课”和红色观影等活动22次。推动党建向企业和基层延伸,确立企业管家共产党员先锋岗为基层党建创新项目,7个支部与企业联学联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活动,180余名党员到27个社区开展服务。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廉洁机关。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召开28次党组会研究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报道工业发展成绩115篇次。深入开展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和廉政风险点自查,查找项目、资金、权责等风险点15项,开展第一种形态谈心谈话85人次。树立正确导向,精准选育管用。为干部成长构建“蓄水池”,提供“练兵场”,筑牢“成长链”。提拔正(副)处长9名,晋升非领导职务33名,安排24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接收军转干部和选调生12名。新任处级干部中年轻干部占比44%,年轻干部储备库培育人员达59人。
(二)优化工作体系,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从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入手,提升抓运行、促投资的质量效率。抓运行保存量。创新“行业+企业”调度模式,围绕“老原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20条产业链、140户重点工业企业,定期分析运行走势,强化预警预测。抓投资拓增量。建立“专班推进、清单管理、专人负责”工作机制,同步推进在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入统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1106个,同比增加247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130个,同比增加21个;1-11月份工业投资增长26.9%。高效拨付市级资金22亿元,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级资金5.1亿元。抓服务防变量。40名机关干部全年服务企业9159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316个、供应链问题78个。制定《有序用电执行方案》,实施有序用电32次,最多执行电力用户13861户,开展供电保障服务5849人次,整治电力设施隐患333项,帮助70户重点企业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开展“政、警、企”联合打击窃电行动125次,检查用电户35659户,破获案件16起,追补缴电费2922.27万元。
(三)突出“抢前抓早”,推进结构调整大文章初见成效。省委作出做好结构调整大文章部署后,第一时间组建专班,梳理确定20条重点产业链,形成“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行动计划,构建“1+2+5”工作架构,实施“链长、链主”两项机制,建立包括企业、项目、园区、重大事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五个清单”,配套出台52项政策,解决产业链断弱点问题23个。预计全年“老原新”产业链增加值增长9.6%,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
(四)坚持系统思维,构建转型升级生态体系。坚持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科学性、系统性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分类分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评估先导、示范推进,全年预计完成500户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推进110个智能升级项目,遴选支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行业示范16个。对接各发展阶段企业数字化建设和应用需求,组织数字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42场、发布需求2378个。创新驱动高端化发展。获批国家和省“首台(套)”项目114个,位居全省首位。106种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试点示范带动绿色和服务化发展。培育59户企业(园区)进入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成为我市首个国家和省级“双料”绿色园区。培育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32项,沈阳透平机械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成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字融合促进管理创新。实施精益管理数字化咨询项目101个,华晨宝马、沈鼓集团、沈飞和鸿宇科技在第三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精益生产”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强化“数字赋能”,夯实数字产业化发展基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互促互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建5G基站1万个,数据中心建成8个、拟扩容6个、谋划建设2个;累计建设21个国家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通过评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报方案通过工信部评审,“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成功落地。应用场景建设稳步推进。征集培育5G行业应用场景项目195个,已建成52个。1000余户工业企业上云,沈鼓集团、国网辽宁电力等企业上云案例获工信部肯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举办系列活动45场,发布重要成果9项,签约项目116个、合计金额499.75亿元。
(六)聚焦“解难纾困”,促进中小企业活跃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政策强支持。编制《沈阳市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集成现行政策19项、创新政策8项,提出4项专精特新、助企融资支持政策。强化服务解难题。新培育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个,开展服务活动100余次,服务中小企业15万户次。开展融资服务200余次,助企融资5.35亿元、降低融资成本0.38亿元。推动清偿拖欠中小企业账款1.04亿元。区分梯度育企业。奖励174户首次升规企业资金1050万元,提前完成“小升规”215户、“规升巨”19户任务,培育69户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户省“专精特新”企业、142项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
二、存在问题
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任重道远,重工业占比近8成,汽车产业占比达48%左右,“新字号”产业拉动力有限。
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还需巩固拓展,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需进一步增强。
三、2022年工作安排
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以“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引领,以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主线,统筹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规模总量扩张,按照“123456”步骤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一个促进”,促进工业固投增长不低于15%;推动“两个提升”,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和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工业预期向好、结构调整大文章取得突破、中小企业壮大发展;抓实“四项举措”,全面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转型评估诊断、研究促进工业固投政策、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出台本地配套率提升政策;推进“五个基础”再造,聚焦维护产业安全,推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工业基础软件”提升再造;开展“六项具体工作”。
(一)紧盯目标、防范风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运行调度。科学分解指标任务,每月按“地区、产业链、重点企业”三个维度分析调度工业运行情况,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2%。壮大规上企业。推动200户企业“小升规”。加大规上企业“退库”风险预警,重点排查首季营收低于500万元、半年低于1500万元、1-10月低于2000万元企业,强化帮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有效应对风险。发挥“企业管家”作用,依托“一联三帮”“三直一快”等工作举措,解决供应链、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等问题。促进电力充足供应,提升防疫物资生产能力。
(二)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推动工业投资稳步提升。强化工业固投和项目调度。分解压实工业固投指标任务,建立“新建、技改、招商”项目清单,按半月、月调度项目及投资情况,每季召开工业固投联席会议,跟踪目标完成情况。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推动新开和续建项目尽早开复工,每半月调度项目情况,力争加快建设、尽早投产。加大技改推进力度,推进100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以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为重点,挖掘技改投资。优化项目服务。分级包保项目,班子成员包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行业处室包保100个优质工业项目。建立项目受阻问题台账,实施动态消号管理。保证市级政策资金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提升企业获得感。加强招商谋划。围绕结构调整大文章、产业再造等,谋划储备一批新项目。
(三)争当表率、争做示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文章取得突破。“老字号”方面。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完成600户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升级诊断。推进50个精益咨询项目,引导1000户工业企业上云,组织10次数字化转型对接,推动100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100个智能升级项目,支持10-15个智能升级行业示范。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30户,实施15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加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100个服务型制造、40个工业设计中心项目,力争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工业设计中心13个以上。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培育60个“首台套”保险项目,推动15项重大技术装备首次应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0%以上。
“原字号”方面。以钛镍铜及稀土合金为重点,突破一批新产品,力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达50%以上。发展精细化学品和高端轮胎,构建精细化工产品链,力争轮胎生产规模突破2500万条。围绕肉制品、粮油制品、饲料、乳制品、速冻食品五大领域,布局中央厨房、主食和净菜加工、方便食品等新业态,力争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增长7%。
“新字号”方面。实施工业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在零部件体系、充电设施网络、应用规模等方面取得突破。航空领域推动沈飞民机与沈飞国际合并,提升飞机大部件工作量;确保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燃机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力争航空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IC装备领域依托芯源微高端晶圆处理设备、拓荆科技半导体薄膜基地等项目,力争产值增长25%。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确保东软健康医疗国际产业园二期C5项目投入使用,落实一致性评价奖励等政策,力争产值增长5%。新材料产业加快正威国际稀谷二期等项目建设,通过首批(次)新材料应用补助政策,带动一批新产品应用,提升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实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在创新企业家、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规模化三个维度重点发力,力争新认定创新型企业家20名以上、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以上,100种新产品实现规模化。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力争新建1.2万个5G基站,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推进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分中心、“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四)聚焦两端、狠抓配套,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把握头部企业、中小企业两个重点,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加大本地配套对接力度。组织装备制造业头部企业与本地配套企业“点对点”洽商,对头部企业采购本地产品按采购增加额给予政策支持。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成立机器人、机床等配套联盟,发布机械、集成电路等产品需求目录,力争每条产业链解决1-2个断点弱点。打造一批新型配套园区。围绕铁西、浑南、大东、沈北四个制造业主导区,布局一批配套产业园区。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聚焦汽车、机械装备、航空、数字赋能等领域,围绕产业基础能力短板、产业链断点弱点,初步谋划98个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
(五)打造环境、强化培育,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落实惠企政策。印发《沈阳市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常态化组织民营企业座谈会等活动,解决政策兑现难题。加强惠企服务。打造10个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政银合作为300户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扩大“稳企贷”规模。强化企业培育。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户。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强化理论武装。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强化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法规要求,完成机关党委换届。建强干部队伍。坚持忠诚、干净、担当标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级晋升,有计划、有组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安排40名干部到企业实践锻炼,开展三期专业能力培训。
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切实提高攻坚克难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特此报告
中共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
2022年1月6日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