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从概念首次提出到工作部署、再到系统阐述,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以及核心要素,因地制宜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生产力总是遵循着从旧到新、从低到高、从量到质的基本规律变化。生产力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会伴随生产本身进步、人的需要而不断递升,并一直保持着升级迭代的变化形态。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先进生产力是相对于落后生产力而言的,具有高技术性、先导性、高效性等特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在要素驱动上体现为更高科技,在价值目的上体现为更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上体现为更高阶段,标注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新跃升。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关键要素,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新质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催生下形成的,必然合乎逻辑地要求更高素质和水平的劳动者。新质生产力要素所要求的劳动者,必然要求劳动者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结合并运用,提高改造客观世界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附于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开展一些具有原始创新活动,更加急需顶尖的高素质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从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一生产力要素层面说,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以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为代表的前瞻性领域,以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为代表的新的制高点,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加速变革,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我们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高度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力争实现“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迭代升级大国重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需要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不断向着更高水平生产力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始终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为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前提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重大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规定了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中,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然要求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全面推进绿色转型中,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
加快构建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应当不断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部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规模和支持力度,做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基础研究的合作创新平台和机制,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无限空间。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形成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应当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发展促稳提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造适合人才培育、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人文生态环境。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提供支撑。
总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篇大文章,对广大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实践,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汇聚起形成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bangongshi-sgxj@shenyang.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