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央地合作打造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增长极”。3月1日,“融合共发展 振兴新突破”——沈阳市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对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共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3个,总签约额263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个,基础设施项目9个,服务业项目7个,能源项目1个,环保项目1个,包括总投资150亿元的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06亿元的浑南王家湾滨水板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234亿元的和平湾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
沈阳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部署,把开展央地合作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重要举措,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排头兵。当天,来自中国航发、通用技术集团、中国中铁等30家中央企业负责同志出席,共叙沈阳与中央企业协同发展良策、共商合作共赢大计,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与沈阳战略合作,增进互通互信,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服务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此次签约项目涉及包括能源化工、集成电路装备等众多领域,将推动沈阳做好“老原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5+3+7+5”20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装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食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12+24”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满园扩园,培育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让更多中央企业倾听来自沈阳的“好声音”,在当天的对接会上,沈阳市沈河区、浑南区、铁西区、大东区、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重点推介了沈阳古城文旅项目、IC装备产业基地项目、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智能网联汽车“产检研”智慧园区项目、临空经济区枢纽建设项目,旨在深层次推动沈阳与中央企业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合作。
参会的中央企业负责同志纷纷表示,中央企业将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沈阳振兴发展,加强在沈业务统筹规划,促成更多央地合作项目注资沈阳,为沈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老原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攻坚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新成效贡献中央企业力量。
央地合作项目是沈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记者从沈阳市国资委获悉,2021年以来,沈阳持续深化与中央企业在装备制造、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多个央地合作项目相继投资落成,中铁、中建等参与沈阳动静态交通融合、环城快速路提升及周边建设等PPP项目,国家能源、华润集团、中国电建等积极布局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中航发黎明公司协力打造沈阳航空产业大格局等项目,已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治理的稳定器、城市功能的调节器、产业升级的驱动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有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底,各级驻沈中央企业机构总数达到675户,资产总额13178亿元,营业收入11854亿元,利润总额123亿元,纳税142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在沈阳投资新建、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2558亿元。
下一步,沈阳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优化支持服务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营商环境,用好中央企业资本增量、管理增量、技术增量、智力增量,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和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支持中央企业通过加强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链“链长”引领带动作用,整合优质资源,抢占新赛道、建设新项目、构建新业态、拓展新市场,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推进中央企业参与沈阳市属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引入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优质资源,推进市属国企充实资本、优化治理、转换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也为中央企业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中央企业与沈阳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开展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作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打造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建立常态化沟通中央企业工作体系,搭建服务信息化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增强沟通效率。健全解决问题和诉求机制,形成中央企业问题诉求收集汇总、甄别分类、验收销号等工作闭环机制,切实解决中央企业在配套政策、产业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诉求,集全市合力服务中央企业。保障签约项目落地达产,压实市、区两级领导包保责任,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在审批、用地等方面实行专项服务,推进沈阳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再深化、友谊再升华。
版权所有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沈阳市浑南产业开发区世纪路1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2723471 传真:024—22740873 E-mail:syjxw@syit.gov.cn
网站地图 | 许可证号:辽ICP备2022009692号-1 网站标识码:2101000017 公安备案号:21010202000501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网站访问量: